最近上外文系的課 突然想到一件事  那就是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西瓜偎大邊 不喜歡一個人呢?

 

 

先說一個例子吧 發現DNA雙螺絲結構的  除了那2位人盡皆知的華生和克里克 和他們一同得諾貝爾獎的還有一位威爾金斯 可是真的照出那張X光繞射照片的是富蘭克琳 她是女的 後來得癌症死了 沒能來的及得獎(後知後覺的千古之謎:要是她沒死 那獎要給哪3個人?諾貝爾獎一次最多只能給3個人)

 

為什麼華生克里克2個人 自己從來沒有做過實驗  卻能超越大家第一個提出結構 很重要的一點是  “討論” 他們2個沒事就到處找人討論 一個人的知識才能有限  可是很多中等才能的人合作 卻能互補知識不足 勝過天才的單打獨鬥  比方說 那張X光繞射照片 是富蘭克琳解釋給他們聽的  化學如何鍵結 是另一個化學家告訴他們的 他們由種種線索  拼湊出全貌 才能第一個成功 好了 那這和主題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搞團體?”

 

因為如果你是少數弱勢 連團體都打不進去  那真的就只能靠你一隻單打獨鬥了 富蘭克琳因為是女生  所以不能進入他們下午茶的討論(當年的不平等規定吧)  所以專長是X光繞射拍照的她 永遠也不可想出DNA的化學結構  這也是為什麼 有些人感覺沒什麼做事 卻成果連連的原因  因為他們的頭腦太會整合了 聽到什麼就放進去  等於別人幫你做實驗 結果都是你的

 

當年的科學環境非常不利女生 所以非常多人為富蘭克琳惋惜  現在當然時代不一樣了 至少生命科學這方面  我一直擔心未來會不會某一天男生反而變成少數

 

外文系現在 女生多 男生少 這樣一來  男生就更不會去讀外文了 社會壓力真得很大  要抵抗群眾壓力 不是每個人都做的到的 我們大家不都受到許多社會制約嗎? 沒人舉手 你就不敢舉手  沒人講話 你就不敢講話 何況 有團體力量撐著  比起一個人孤獨奮鬥有保障多了 這也就是  大家容易順應社會潮流的原因   例如 男生讀電機 女生讀中文 代表未來有保障  男生讀中文 女生讀電機 未來就難說了

 

可是雖說團體是保障 卻也是制約 華生克里克和人家討論  但他們仍然保留思考的自主 有些人 只會人云亦云  人家說什麼 他也說什麼 這樣沒有自己的特色 也不好 

 

這篇寫的好亂啊 就這樣吧……

arrow
arrow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