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為什麼我要分2篇 一篇轉詩  一篇分析解釋呢?
因為我想直接切詩來寫 這樣顯然會把詩的整體感破壞掉
所以正確的作法是 先看完前一篇完整的詩 再看分段分析
會比較整體 就從標題下手吧 “在樟林中”

我猜作者應該看過 也受到法國詩的影響吧 象徵性非常非常強
(要是你是因為看過荒原並且看懂才寫出這種詩 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
題目就說明了場景設定“在樟林中” 要講一些哲理
感覺和梵樂希的“海濱墓園”有點像 (內容也有點像!!!錯覺???)

在這林中
我曾經拖迆一幅舒捲的影子
譬如側身操弄舟尾的船櫓
前望的眼神探看無盡的海
曾經你放任地隨我漂流
譬如此刻落葉隨風搖落
我將背脊倚著樹幹
以駝背的姿態感受時光的粗糙
趺坐於盤纏的根與土
此刻林木搖擺
日光以其步伐探測
決定近午的角度
點點皆是金黃

這首詩的主軸是“時間” 要講的是過去現在未來 生存與毀滅與不朽
這段裡(我自己分的段)講的現實 也就是現在 現世
很多象徵主義的詩 一開始都是由現實開始 慢慢演進到超現實
這裡也看的到 現在的我“以駝背的姿態感受時光的粗糙”
現在的時間 “日光以其步伐探測 決定近午的角度 點點皆是金黃”
這邊 作者脫離了現實 進入了超現實的哲理世界

這裡曾是無盡的海
無盡的時光中
輪轉著無盡的住壞
生者追隨浮起的氣泡
奮力游向光明的方位
過往的殘骸以螺旋的姿態下降
直至陰沉柔軟的海床
這裡曾是無盡的海
承接無盡的時間無盡的光
無窮的渴求無窮的嘆息

無盡之後是無窮 明顯的 作者開始懷想過去 曾有無數的“生者”
渺小不能久存的氣泡 竟是生命的最佳詮釋! 生命雖短
但它們仍然上升 去追求光明 可是總會結束!
生命終結後的殘骸 下沉到海床 相對生命的渺小與短暫
是海床的永恆與無限 時間持續 就不斷有生命上升 然後下降
生死不斷重複上演 每個生命都想永存(無窮的渴求)
但總不能如願(無窮的嘆息)

我將如同定中
受到輕擾的沉思者
我將以迴游的方式
離開沉寂的定境
此刻落葉紛紛
小徑在我足下鋪展
向著深深的濃綠

這裡又由超現實回到了現實 之前都是我的沉思 但是現在我要繼續過活
過去的已經過去 相同的事仍將不斷上演 可是這是我的生命
我必須活下去 落葉死去 但是我將朝著代表生命力的濃綠前進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安排的 不過這裡的落葉
是生命消逝的象徵 但是深深的濃綠 卻是生命興起象徵
這是很有意義的對比 還有第2段那個上升與下降的對比
都是生死的對比 但是生死永遠都是相依相生的 生命不能選擇不死
只能不斷的生 又不斷的死 但是這就是生命

一首有關時間 象徵不錯的好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