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新聞網第7篇文章 奧運棒球隊 紙上談兵2  所謂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
所以短期內絕對不能寫第3篇

人氣4圍 轉寄2/列印120/回應0/人氣7715

奧運棒球隊 紙上談兵2

有人覺得,台灣球員被我這樣一寫,好像個個都有缺點,乾脆不要打算了,然而,就算是MLB堂堂大聯盟的球員,也是個個有缺點,難道通通不用打了?了解球員的優缺點,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選手,理解比賽與調度,這是任何批評前,都該做的功課。(而且寫別隊,根本沒人看吧。)

中華職棒水準如何,一直是大家喜愛討論的話題,那中華職棒到底水準如何呢?不管經營水準,單看競技水準,以美國的小聯盟層級對比,日本大概是3A,南韓2A,中華職棒是高階1A,很多人看到這邊,大概會迫不急待按下留言開罵:「陳金鋒,陽建福,林智勝這群人,根本就是2或3A,中職怎麼是1A,你這垃圾在唱衰什麼?」,這樣說是沒錯,但中職不是只有國家隊的這幾位,整體「平均」的水準大約是1A,何況,還要考慮幾點。

首先,幾A只是大概,還存在適應的問題,MLB水準比日本高,但不代表每個大聯盟的球員,去日本發展都一帆風順,也有打過大聯盟的洋將來中職被打爆的,個案什麼狀況都有。

對比3A出品的頂級貨陳金鋒,彭政閔,林智勝,張泰山和謝佳賢這些中職大炮,攻擊上當然不只1A,可能有2A,甚至3A的攻擊力,但是防守呢?陳金鋒只要當初選球再好「一點」,守備再好「一點」,今天就是大聯盟的球員了,能說那「一點」不重要嗎?

或謂,8搶3,還有多次國際賽,陽建福等投手都成功壓制住人家的2A與3A聯軍,林哲瑄,羅國輝棒打人家2A與3A投手,難道他們沒有2A或3A的實力嗎?這是最有趣的一點,我們的小聯盟與中職選手,多半都是所謂的頂級新秀(prospect)或中職明星,而頂級新秀,就是發飆起來,有爆氣效果,可以跨層級對抗,所以才低階1A的林哲瑄一發飆,可以在未來之星賽棒打高階投手,只是沒那麼穩定(潛力尚未完全轉化實力),所以尚未升級。

所以假如奧運時這些1A選手爆氣,棒打他們2A,3A的老大哥,也沒什麼好奇怪的,雖然各隊陣容出來,大把大把的2A與3A投手,但是短短幾場比賽,沒有不可能,樣本愈小,發生驚奇的機率愈大,但是完全沒有驚奇,也不是不可能。

大家也不要忘了,我們可是在8搶3中打敗強敵澳洲與墨西哥,以第3之姿挺進奧運,扣掉靠地主入選的中國,至少也是第7,會差到哪去?「有資格」打奧運,已經很夠水準了,只是奧運的對手,美國,日本,古巴,南韓,加拿大,支支是2A與3A聯軍,中華隊場場都是下風,這是事實。

話說回來,大家要體認到的是時代改變,中華隊「世界五強」的年代,職業選手還不能參賽,所以所謂五強,其實是業餘五強,有了職棒後,台灣棒球水準實際上是一直進步的,1998年曼谷亞運,中華職棒夢幻隊慘敗,陣中主力竟然是業餘打者陳金鋒,陳致遠與投手曹峻揚,時至今日,中華職棒已經生產出陽建福這種能夠阻擋日本國家隊6局,與潘威倫對日職冠軍隊6局0責失,及倪福德對加拿大差點得勝的投手群,難道技術面沒有進步?所以對選手多點鼓勵與感恩之心吧。

對中職選手該給的肯定,還是要給。話說回來,很多時候國家隊選材不是單純「能力」的考量,還有「適合」與「位置」的問題,像李振昌,雖然控球不穩,變化球不佳,但是側投,球速又快,適合作短中繼或奇兵,非常適合打國際賽的隊型,而中職大炮高國慶,只能守一壘,加上幾次國際賽的適應問題,就容易成為遺珠。

奧運開打前,還可以換5位選手,我心目中覺得這次奧運的最大遺珠,是洛磯2A的投手羅錦龍,羅錦龍出國多年,去年終於升上2A,今年2A的成績ERA自責分率是5.13,看似不起眼,但那是因為季初被KO了幾場,之後他狀況都不錯,近10場ERA只有3.81,我之所以認為他是最大遺珠,除了他是唯一的2A投手外,他今年進步最大的是控球,BB/9只有2.19,雖然K/9也只有4.56(和王建民的大聯盟成績真像),被打擊率2成58偏高,但這是在2A的成績,而且他控球穩定,應該有一定壓制與吃局數的能力。

沒有王建民那樣的大投手在陣中,最大的差異就是調度要更精明,有王建民與曹錦輝的大投手連線加持下,缺乏攻擊力的台灣,可以2比0險勝最後第2名的澳洲,也可以把日本逼入延長賽,才以3比4落敗,反正等到大投手到第7第8局不行了,再來換人即可,但是沒有一夫當關的大投手,教練對牛棚的使用就非常重要,常是差一人成千古恨,偏偏台灣過去的教練,對換投一向掌握不如日韓列強明快,不過洪一中教練在幾次國際賽的調度,有目共睹,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觀戰重點。

如果讀者還能忍受我的「唱衰」看到這邊,最後來談談打擊的問題,不少觀念認為,亞洲人力量不如人,應該靠速度與短程安打取勝。只是看看日韓打進前4的經典賽,還有無數次中華隊小蝦米打倒大鯨魚的勝利,絕大多數,都是靠投手壓制在低比數,接著以長打一棒取勝,真的靠速度與小球取勝的,實在不多。

所以該如何排棒呢?攻擊之道無他,就是「上壘」加「長打」,不論強隊弱隊皆然,另一個觀念是,應該盡量把強打擺前「串連」,增加打擊機會,而中華隊還要加一點,「炮可以變槍,槍不能變炮」。

不論陳金鋒擺3棒或4棒,他都是最有打點能力的長打者,他之前應該擺打擊技巧好,上壘率高的打者,增加打點機會,而最適合這條件的,是彭政閔,彭政閔雖然在兄弟是4棒,但根據經驗,他碰上強投長打火力會弱化,卻仍然能保持一定安打能力,其實最適合擔任一棒,這就是「炮可以變槍,槍不能變炮」,而二棒,許多人屬意張建銘,事實上,他除了缺乏長打能力,碰上強投也時常無能為力(例,達比修有,藤川球兒),最適合的其實是7或8棒,在後段棒次增加攻擊機會,而不是在前段棒次斷棒。

其實缺乏大炮下要打小球,重點不就是「一槍接一槍」嗎?只是在對手升級下,槍與炮的定義會改變,也就是「炮可以變槍,槍不能變炮」,事實上,「台灣炮」面對強投,除了陳金鋒外,幾乎沒人可以算炮手,自動降級為「奧運步槍」,但本來的「台灣步槍」,可能就自動降級為沒殺傷力的「奧運小手槍」了(講自殺棒不好聽),但是如果步槍一槍接一槍,還是可以打死對手,假如中間卡了手槍,恐怕就……

雖然理性的數據面不看好火哥,不過私底下,我也是火哥迷,看著他拖著有傷疲憊的身體無役不與,又常常打二棒讓他功能降低,壓力增加,也是很心痛的,外掛不可能每次開,要是有一次開不成,火哥不就被罵死了?(除了陳金鋒誰有球迷免責權?)

如果覺得坐六望四搶前二不好聽,那麼……

中華隊加油!超日趕美拿第一!不是沒有機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