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和“爛蕃茄”不是電影的名字 是2個電影資料網站
有投票評分功能 能看出大眾對電影的優劣評鑑 以強者來說 不需參考
見解自成一套 但對一般人而言 倒不失稱得上公允的指標
然而2大評分系統雖然都是10進位法 投票方式與意義卻不太相同

IMDB0到10分 投票者可選0到10分 11個等級
評分是所有投票者的平均 非常符合我們一般打分數的模式

爛蕃茄則是0到100分 但投票者只能選好或壞 也就是僅有2個等級
假如某片有70%選民 投下“好”票 那麼這部片就是70分

不少人因為爛蕃茄二分累加法 痛批它沒有參考價值 怎麼說呢?
舉個極端的例子 某部中上水準的電影 任何人看到都會投“好”
所以這部電影累計是100分 但某部宇宙無敵大強片 只要少少人不喜歡
投“壞” 就不可能是100分 顯而易見 二分累加法的缺點
就是分不出“水準之上”和“金字塔頂端”的差別

根據我的直覺 爛蕃茄分好片不在行 但分爛片應該很適合 也就是說
70分的電影難以判斷到底好到什麼程度 但20分的絕對爛得要命
2分的呢? 爛的無以復加(真的有 @@” )

只是這樣來看 IMDB得0.2分的電影 應該也是爆爛才對 只要IMDB即可
何必需要爛蕃茄的2分來證明? 實際觀察後 我才發現統計的奧妙

首先 “極端的例子”還真的是“極端”到不太會出現 統計樣本(選民)
夠多的話 以上舉的極端案例 不太可能出現 二分累加法的最大缺點
一般來講不會發生 可以忽略 而我猜測爛蕃茄可以輕易區分爛片的優點
實際上也發揮的相當出色 確實大把爛片 都得到應得的悽慘分數(30分以下)
70分以上的 一般都算還不錯的電影

IMBD的10分評分法看似符合常識 但有個大問題 就是評分會往高分擠
因為真的投1分2分 甚至0分的人不多 多數電影都擠在5到8分
要像爛蕃茄一樣看出爛片 有不小難度

“水準之上”的一般好片和“金字塔頂端”的超級好片
IMDB確實大概可以看出 因為它本來就普遍高分 只是高中會有更高
像一般佳片可能7.8分 超強經典8.7分之類(不敗冠軍“教父”9.1分)
但IMDB沒超過7分其實頗為丟臉 而7.3和7.6分 統計上實在看不出差別

至於灌水問題 例如大爛片哈利波特4 在IMDB竟然有7.9分
或是很多人肚濫鐵達尼號直接投0分 拉低平均 這不管用什麼評分法
似乎都沒辦法解決 不過在普遍偏高分的IMDB裡 被0分灌水
損失應該比在爛蕃茄被灌一堆“爛”要嚴重

同一部電影 IMDB多半分數比爛蕃茄高一截 以70%來講
IMDB的7分是非常普通的電影 但爛蕃茄70分就算值得一看的佳片了
擔心“水準之上”就判“好”問題 實際並不存在 標準嚴苛的大眾
並不會因為只是水準之上就判“好” 照樣苛刻地“爛”投下去

IMDB是很能激勵導演的東西 年度佳片7.7分 下檔後就被遺忘的鳥片
7分 這種事屢見不鮮 爛蕃茄至少有種報復的快感 30分以下……爽!

乍看之下 11級分法一定比較細緻 2分法想必比較粗糙
但實際觀察與比較後 二分法雖不太合邏輯 竟比較能反映真實狀況
2種評分法都不完美 但真的要選 爛蕃茄應該比較有參考價值
實際上2者都不太能分出超級好片與一般好片(其實只有影評高手才能分)
但至少在區分爛片的部分 爛蕃茄可以過濾掉多數爛片 比較不會中雷

以過濾雷區的角度來選片 爛蕃茄尚可信任 假如真的非好片不看
那根本不應該相信民選投票機制 直接看順眼的影評推薦
貨比三家照著看 才能真的選到好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