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ing Private Ryan 搶救雷恩大兵

Preston Niland 之墓  via 這裡

Steven Spielberg 史蒂芬史匹柏1998年的戰爭電影

Tom Hanks 湯姆漢克斯

Jeremy Davies 傑洛米戴維斯

Matt Damon 麥特戴蒙主演

 

《搶救雷恩大兵》是戰爭電影經典中的經典,票房與藝術價值都受到肯定,也是史蒂芬史匹柏的代表作,對多數人來講,它是一部深刻描述戰爭,引人深思的影史傑作,不過對某些人而言,這是部包藏禍心,好到很可惡的大美帝主義電影。

 

《搶救雷恩大兵》的劇情並不複雜,開場我們跟著一位老先生,以及他的一家人,一起拜訪了一座軍人墓園,然後時間回到1944年6月6日,也就是歷史上「諾曼第登陸」那一天,隨著米勒上尉與聯軍,一起參與慘烈的奧馬哈灘頭登陸戰,一番血戰後聯軍占領灘頭,接著場景一轉,美軍高層得知:「雷恩家有3位小孩陣亡,只剩四弟生死未卜,他卻已經空降到內陸敵境」。

 

美帝參謀長馬歇爾將軍(順便提到,他在戰後對中國與歐洲的命運影響相當重大),決定派出8人小隊救援雷恩,這個苦差事落到米勒身上,他只好帶著兄弟,踏上這趟莫名其妙的任務,小隊一路上打打停停,順便在空檔辯論,8個人去救一個到底有什麼意義,等到死了2位弟兄之後,才終於找到雷恩。

 

偏偏雷恩這時正跟著殘存的戰友,防守一座戰術上很重要的橋,而拒絕離開,米勒一行人想了想,決定留下來幫忙一起守橋,最後德軍帶著強大的火力攻來,美軍幾乎死光光,包括米勒自己,但他們也成功拖延時間,讓美帝的攻擊機趕到,痛宰德軍,米勒最後對倖存的雷恩交待:「earn this」。時間回到現代,雷恩爺爺問妻子:「我是不是個好人?」,妻子回答:「你當然是。」

 

看完《搶救雷恩大兵》,難免會有和片中人一樣的疑問:「為什麼要派8個人去救一個?」,8人小隊深入敵境,傷亡難免,至少可以預期,一定會死超過2個人(最後是陣亡7個),雷恩又是個沒特殊專長、欠缺價值的菜兵,這趟救援任務效益上一定不划算,即使雷恩媽媽的四位小孩通通陣亡她會很難過,但打仗是打贏最重要,人情又如何?

 

這就要看到整部《搶救雷恩大兵》的關鍵字:「earn」。戰爭很殘酷,就算你看片之前不知道這件事,電影開場從奧馬哈登陸戰開始,也花了很多時間,來示範戰爭的殘酷面,假如只看電影都能體會戰爭的殘酷,更何況是身處其中,親自參與戰鬥的基層軍人?對米勒這種戰前是老師的人,他甚至直說,等他回去他太太大概都認不出他來了。戰爭對人身心的傷害顯而易見,那麼「為何而戰」就很重要。

 

打仗總要有個目的,像是抵抗敵軍入侵,或是維護世界和平之類的,可是那些戰略上的東西太難體會,離自己太遠,因此倦怠的米勒,在這趟任務中看出了價值:「earn」。整場戰爭的勝負離他們太遙遠,他們也無從影響起,然而拯救雷恩,避免雷恩的老母傷心,是他們當下可以做,而且做到後能看到明顯價值的,既然如此,拯救雷恩就是值得去做的,這是這些小人物在這場龐大無情的戰爭裡,難得可以追尋的救贖。

 

對美帝來說,派一隊人拯救雷恩,和派運輸艦或運輸機送巧克力到前線一樣,這些行為對戰爭的效益都沒有幫助,反而浪費寶貴的人力與物力,卻能證明「我們做得到(Yes we can!)」,而能提振己方的士氣,打擊敵人的信心(另一部二戰名片《坦克大決戰》就有一段在講巧克力);對米勒等人而言,拯救雷恩是一件雖然「微小」,卻很「明確」的「幸福」,也就是「小確幸」!

 

《搶救雷恩大兵》從中間開始,就不斷在鋪陳「earn」,戰爭太過殘酷,即使最後能打贏,活命,回家,許多東西也早已一去不回,那麼,既然巨大的不幸已無可挽回,總有點什麼微妙的小東西是仍可挽救的吧?那就去救人吧,去earn 回那點小確幸,在苦悶的漫長戰爭裡,也只有小確幸是能夠追尋的了!

 

如果不是對現實的巨大徬徨無奈,哪有追尋微小確定幸福的價值?最後米勒一行人,付出重大的犧牲,總算得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就這樣,鋪陳了整部《搶救雷恩大兵》,米勒對雷恩講的遺言:「earn this」,才因此有了驚人的震撼力,雷恩也沒有辜負這些人,他活到年老,生養了一家子人,把生命的價值發揚光大。

 

活下來的不只雷恩,還有極具爭議的厄本。厄本代表的意義眾說紛紜,不過我想,最直接的就是他對戰爭的態度,如何從沒打過仗的文士,最終成為仍守住基本底線的戰士的過程。對厄本的的作為,不論批評或同情,都有道理,但都很無奈。

 

既然《搶救雷恩大兵》演活了戰爭的殘酷與無奈,那麼意謂這是部反戰電影嗎?這就是會引發價值觀爭議的地方,比起多數容易辨識出是反戰片的反戰片,史匹柏透過電影告訴我們的價值觀,並非像庫柏利克的《金甲部隊》或畢格羅的《危機倒數》偏向絕對反戰,而比較偏向:「雖然戰爭很殘酷,但該戰的時候,就是要戰!

電影心得......170......危機倒數 感想

 

反戰詩代表:

歐文 Wilfred Owen......犧牲乃甜蜜與合宜

歌頌戰爭詩代表:

洛夫萊斯 Richard Lovelace......致盧卡斯塔 參戰途中......Loveless the poor

 

純粹的反戰,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上,早已證明行不通,反戰是一種理想,但之所以是理想,就代表它現實上無法辦到,不論你多不愛戰,多討厭戰爭,現實上世界就是爭戰不斷,總有某些人為了各種目的發動戰爭,一味避戰,反而會導致更大的禍患,比較務實的角度是去分辨:「什麼該戰,什麼不該戰」。

 

《搶救雷恩大兵》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會引發規模浩大的全面戰爭?英法在戰前十幾年,對德國的姑息主義功不可沒。英帝的張伯倫首相帶回與希特勒簽訂的「兩岸和平協議」,然而縱容德國的結果,只換來短暫的和平,之後卻是史上第一慘烈的全面大戰,假如當時英法不那麼畏戰、反戰,歷史會不會更美好?

 

《金甲部隊》背景的越戰,對美帝來說當然是一場失敗的爛仗,但這不代表所有戰爭都是不好的,要反對到底。世界上少有東西是絕對的,當敵人像納粹德國那樣耀武揚威時,還在反戰就是認不清現實,將製造更大的破壞與悲劇;而當敵人像越共那樣靈活刁鑽,守土決心堅強不移時,入侵的美帝多年硬戰不退,就是錯誤的戰略。

 

然而這些都超越《搶救雷恩大兵》劇中,米勒與雷恩的格局太多,對身處戰場的人而言,只能奢求眼前的小確幸,小人物無力對抗大環境的無奈;而一個平凡人,也只能努力一輩子做一個好人,去創造一些也許微不足道,卻有意義的價值;對個人而言,這也夠了。

 

4星評鑑法 《搶救雷恩大兵》給予3星 85分

 

反戰、反霸權、反美帝反到頭腦壞掉的例子:

《搶救雷恩大兵》:誰需要史匹柏觀點的二戰?

 

文章並不是添加一些意謂不明的名詞就會多有深度,尤其是基本知識如此欠缺的狀況下,這文許多內容都是搞不清楚狀況在為反而反,隨便挑幾段。

 

由於Ryan家四兄弟陣亡了三個,所以為了不知所云的理由,必須要不計一切代價將老四James送回本土。《搶救雷恩大兵》的故事當然並非史實,而是虛構且乍看之下顯得荒謬的

 

不知所云」?「荒謬」?原來史實上尼蘭兄弟的事蹟很荒謬。Niland brothers

 

君不見美國總統小布希口口聲聲對抗「邪惡軸心」,以建立伊拉克民主制度為職志,實際上卻只是覬覦該國豐富的油產,為美國石油工業的利益打算罷了。

 

現在是2014年,請問美帝辛苦打下伊拉克後,從伊拉克到底取得多少石油的利益?2007年的小布希就跟2007年的陳水扁一樣,大部分人要到2014年才知道他們當初的價值與可貴。

 

戰爭與國族主義的聯繫其實是二十世紀的特產,十九世紀前期的作戰型態與現今截然不同,戰爭在當時只是少數貴族與梟雄追求個人榮譽的生死場,只有二十世紀的國 家才把這麼多平民送上戰場,不惜任何代價動員全國,以求打贏戰爭。然而自此以往,任何型態的戰爭都是資本家用來賺錢、中產階級用來抗議、底層階級送去赴死 的可悲遊戲,並無多少高貴情操可言。

 

這段信口開河到離譜,全民戰爭是從拿破崙之後的新型態,而平民參戰,也促進人民權利的增長,並非純粹是壞事(拿命換權);資本家賺錢更是鬼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大資本家沒一個希望打起來的,把軍火業直接等同資本家,這種人相當會偷換概念。

 

總之,該戰就是要戰。

 

Steven Spielberg 系列

電影心得......179......世界大戰 劇情 + 感想一

電影心得......180......世界大戰 感想二

電影心得......250.....搶救雷恩大兵......戰爭小確幸

arrow
arrow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