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是劉森堯電影演講的第4次,最後一次。

 

今天的第一個主題是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由現代主義而來它很難用一句話明確的定義以劉老師的解釋就是“不搭調”的東西。後現代主義一直嘗試把不同、不搭調的東西亂結合這個叫“創新”創新不見得會有好的結果但是不創新就不會有好的新產物這是唯一能確定的然而要先了解現代主義才能有後現代主義。 

 

1880到1920年代是人類文明最奧妙的一段發明了很多也崩壞了很多可以說這是一段傳統與現代的過渡兩分期。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除了實際的文明浩劫還造成人心的崩壞文明價值的動搖然而也有許多偉大的新發明德國在一次大戰戰敗後進入了政治混亂的威瑪共合時期1918到1933年這段政治經濟動盪期卻誕生了現代主義包括文學上湯馬斯曼卡夫卡、喬埃斯、普魯斯特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繪畫藝術幾何抽象畫更重要的,為了戰後士兵的療養,佛洛依德心理學被證明實際有用,這使得大家開始相信潛意識這東西,並且大大利用至今,心理學徹底影響改變了世界。

 

1920年代這是電影的第一個高潮,“expression 表現主義”在文學和電影大行其道德法的超現實主義(左岸右岸)和美國卓別林拍出一批好電影但是到了1928年電影發展陷入了空前危機因為有聲電影的發明大家無聲習慣了突然不知道該怎麼拍電影了10年時光就這樣過去一直沒有一部可稱偉大的電影問世。

 

1950年是電影的第2個高潮義大利費理尼、印度雷、瑞典柏格曼、日本黑澤明這些大師導演一個一個出來,這段時間的特色是喜歡改拍文學作品,因為文學作品知名度高,免宣傳,又有現成的劇本(寫劇本很難你們知道嗎?),就算拍成爛片,大家也會衝著原著進去看看改的多爛,像海明威就常被改拍,妾似朝陽又照君(XD 誰發明的),雪山盟,Orz 真是片名翻譯的極致

 

以下就是第2個主題了哪種文學作品不適合改成電影?一般來說人多事多物多情節複雜的都不適合改拍寫小說可以耍任性 要多長就多長但電影有長度限制(100分鐘上下最好),另外文字風格太獨特也不適合,像追憶似水年華、包法利夫人太有象徵性 太靠寫實,如果這本小說靠的是文字魅力,那拿掉文字後,故事性不足以支撐,絕對不會是好看的電影。

 

文學作品改拍電影選角時另一個忌諱的是大牌因為許多大牌的形象往往深植人心,像當年美國的“國民小說”:“了不起的蓋茲比”(又叫“大亨小傳”),改編電影由勞伯瑞福演男主角蓋茲比,不過滿腦子都是“虎豹小霸王”的觀眾要接受他演浪漫無比的癡漢蓋茲比…… 同樣的問題也見於,妮可基曼的“時時刻刻”。

 

今天我們看的電影片段一部是喬埃斯中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中,最有名的“死者”改拍的電影。故事是男女主角去參加姨媽的生日晚會最後都伯林第一男高音,唱了一首愛爾蘭民謠“XXX地方的姑娘”,女主角站在樓梯上聽完這首歌感動欲絕先生問她為什麼原來是當年她年輕時有個男生每次都來唱這首歌給她聽但是他病的嚴重後來一次她要離開2個月他前一晚來她窗下唱給她聽要她別走那時下著大雪後來他回去肺病加重就死掉了這件事就成了她一生的痛。 

 

看小說用文字描述的聲音和意識流與電影實際的聲音和畫面意識流是很有趣的對照。電影也能做一些改編,表達和小說不一樣的理念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裡,代表封建專制的男主角,一次也沒正面出現都是傳來他的聲音、背影、暗影,來表達專制反動的無形恐怖他的臉一次也看不到,卻統治了一切(諷刺毛澤東統治的中國,所以被禁了)。

 

另一片段是威斯康迪的"魂斷威尼斯"湯馬斯曼小說改編故事是有個女兒剛死太太落跑的中年作家來到威尼斯麗都酒店(有名的高級渡假飯店)(對了 此時約20世紀初)尋求休息與慰藉。他在這裡遇到了一位很萌的波蘭貴族正太,於是老男人愛上17歲小男人後來瘟疫爆發他還不肯走,終於死在威尼斯。

 

我們看的是他初遇小正太的那段威斯康迪最強的是他的攝影機運動技巧畫面就一直動來動去不段拉近拉遠左移右移那個小正太實在太萌了還穿水手服呢 XDDDD可惜美男遲暮當年17歲現在57歲聽說變得……唉。

 

最後一個主題是“後設 meta-fiction”。有種藝術叫“parody 戲虐模仿”就是改編已有的文學作品以滑稽的手法改頭換面最有名的是喬埃斯(又是他)的“尤里西斯”不但全書18章模仿荷馬史詩“奧德塞”每章他都用不同的文體模仿新聞文體、古典文體、XX文體、 YY文體,組合成一本長篇小說。  

 

另一個是吳爾芙的“奧蘭朵”,她寫給情人的傳記書,不過她巧妙安排,讓奧蘭朵活了400多年,貫穿整部英國文學史每個年代就用那個年代的文體寫那個時代的事。

 

這個手法被用在昆丁塔倫提諾的"追殺比爾"上面,這是一部手法突出的後設電影,不只是鮮血亂飛而已,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他對一種電影型式的模仿與諷刺像第一集模仿了港台的功夫電影日本的武士電影第二集模仿了西部片好萊塢濫情片 (Keroro軍曹……kero~~~kero~~~)。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也是部好電影,據劉老師的說法,全人類只有他看出來(囧),這部也是後設電影。

 

我們有看"一一"的最後,主角是吳念真,注定不好看 @@,不過光是最後,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說當年XX影展放映結束不但全場起立鼓掌還有人說這是“世界最偉大的電影”。

 

另一部台灣的史詩電影是侯孝賢的"戲夢人生"這是當年1950年代法國發展出來的電影寫實主義理論夢寐以求的“純電影”  (注定不好看沉悶純的嘛 XD純的不可能是好吃好看好玩的)透過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一生傳達台灣近代的歷史這觀念來自天啊布萊希特"epic teather 史詩劇場"的概念(之前有轉文介紹布萊希特)包括中國式劇場的開頭介紹“小生今年二十一家住XX弟妹XX……”  和說故事高度象徵的特色這應該也是部有趣的電影。 

 

說完純電影,好想吃純巧克力……

 

劉森堯系列

有意義的電影講座 ~ 上 ......電影藝術 ~ 剪接

有意義的電影講座 ~ 中 ......愛森斯坦與蒙太奇

有意義的電影講座 ~ 下 ......法國寫實主義與偉大的台灣導演

電影講座2 說謊到底 敢做就要不敢當

最後的電影講座

世界中唯一僅有的劉森堯演講愛情......上......愛情本質

世界中唯一僅有的劉森堯演講愛情......下.....後設與卡夫卡

轉轉文 劉森堯講愛爾蘭文學

轉轉文 因為愛

arrow
arrow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