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d……之後呢?

 

聞天祥 《浮世繪電影俱樂部6月特刊》

 

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有句名言,大意是:輕易地給電影一個結局,是不道德的。試想,如果一部電影真能在銀幕上創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歷經這麼多的曲折離奇,他的問題與生活怎能隨便因一百分鐘或兩小時到了,就被解決?
  
偏偏類型電影的四大標竿裡面,就有一條準則是「立即滿足報償」(instant gratification),說白了就是要在觀眾離座前給他們一個「說法」,究竟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是以死亡、分離作結?

  乍看之下,這兩個觀點似乎分別為「開放式結局」與「封閉式結局」在作辯護。事實上,即使是封閉式結局的電影,也不表示沒有後續的可能。

  男歡女愛,二十年後……

  例如曾經得過坎城影展金棕梠大獎,四十年前紅極一時的法國浪漫名片《男歡女愛》雖然在結尾讓男女主角擁抱愛情,導演克勞德李路許(Claude Lelouch)卻在一九八六年找回原班人馬又拍了《男歡女愛,二十年後》,揭露了生活並不如想像中美好,引發兩極化的批評。有人認為這是不必要的畫蛇添足,毀了他自己一手創建的愛情經典;也有人以為這是從不食人間煙火到反映真實人生。然而更「真實」的是,這部續集無論影響力或觀眾捧場的情況,皆遠不如四十年前的神話。不過相較於其他續集通常只是為了剝削第一集剩餘價值的騙錢電影,李路許的誠意與勇氣都正當得多。

  《男歡女愛,二十年後》是自己不願結束的例子。但也有電影則是乾脆戳破人家的 happy ending!

  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主演的《麻雀變鳳凰》想必大家耳熟能詳,本片不僅讓茱莉亞羅勃茲一炮而紅(雖然她之前已憑《鋼木蘭》入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但《麻雀變鳳凰》才是讓她成為超級巨星的關鍵),也讓男主角李察吉爾(Richard Gere)鹹魚翻身。

  劇情描述一個阻街女郎意外碰到開著蓮花跑車的英俊富商問路,相談甚歡之餘,也談定價碼當了他的暫時情人,沒想到這場際遇除了讓阻街女郎在上流社會宛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外,女主角的單純、可愛,也改變了世故的富商。

  儘管這種「結合」簡直不可思議,但幾經掙扎,男主角在影片結束前還是捧著燦爛花束,請求女主角成為他的灰姑娘。這部現代童話也因此勢如破竹地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

  當雞鴨與麻雀齊飛

  然而,就在一年後,消化能力快速的香港影壇竟然順著任達華主演的「舞男」系列流行之際,炮製了一部消遣《麻雀變鳳凰》的電影─ ─《再見舞男》(港名《雞鴨戀》)。

  片中由劉嘉玲飾演的大陸妹,到香港投靠表姊,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環境,常被欺負,於是索性下海,並拜「鴨王」任達華為師,誓言「一日為雞,必為雞后」。在任達華深入淺出、靈活比喻、嚴格訓練下,她果然迅速掌握到送往迎來的技巧和手段。

  然而在過程中她犯了一個大忌,對任達華動了感情,但後者未嘗不心動,只是故意厲聲嚴斥「雞鴨」的工作本來就在販賣愛情,也斷了這份可能的情緣。

  更有趣的還在後面,「學有所成」的劉嘉玲瞬間成為應召名花,並接下一個艱鉅的「任務」,要讓沉溺在喪妻之痛的富商方中信「活」過來。果然,在她的開導與魅力下,方中信不僅打起精神、甚至真正愛上了她,即使知道她的真實身分也在所不惜。他問劉嘉玲有沒有看過《麻雀變鳳凰》,並說自己好比李察吉爾(這是個很後設的笑料,因為當時方中信確實有「香港李察吉爾」的稱號),劉嘉玲就是茱莉亞羅勃茲。他給劉嘉玲兩個選擇:一個是拿走那張未填數字的支票離開,一個是留下來嫁給他。

  讓人意外的是,劉嘉玲並沒走上茱莉亞羅勃茲的路,而是拿著支票走人!幾年後,重新振作的方中信到日本談生意時,赫然乍見用餐的日本料理店老闆娘正是劉嘉玲,而老闆竟是任達華。

  事過境遷,劉嘉玲對著方中信講:「你知道《麻雀變鳳凰》的真正結局嗎?他們倆最後一定會分手。因為男主角將不知道該怎麼跟外界介紹她的老婆。」

  亦即劉嘉玲的角色看透了 happy ending後的現實問題,李察吉爾在商場上的朋友與敵人,有不少知道、甚至光顧過茱莉亞羅勃茲,人性的醜惡與競爭的殘酷,勢必令兩人的愛情變得千瘡百孔,彼此埋怨。因此她寧可帶著支票,選擇另一個她也愛的男人,兩個都曾送往迎來的人,會更知道珍惜真心的愛。

  這部完全被低估的電影實在很「絕」,因為它講出了《麻雀變鳳凰》沒讓觀眾繼續了解下去的現實,進而推翻這個飛上枝頭的愛情神話。然而,它又自行塑造了另一個神話:那就是「鴨王」與「雞后」不但從良,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如果《麻雀變鳳凰》不是停在李察吉爾回心轉意,捧著花去請求茱莉亞羅勃茲的原諒與愛,這部電影就不太可能大受歡迎了。就像「灰姑娘」的童話故事也停在皇天不負苦心人,灰姑娘的腳正好合乎那隻玻璃鞋的尺寸,而和王子結為連理。絕不會去討論不熟王室規範、缺乏貴族身段的灰姑娘可能遭遇的挫折,以及她會不會忍不住就想打掃的習慣。有些故事是不能再講下去的,否則夢幻可能就要破滅。

  餘韻最耐人尋味 但不一定要拍續集

  偏偏絕大多數的觀眾從小聽故事養成的習慣,無論如何總要給個清楚的結局才善罷干休。於是我在看《索命黃道帶》(Zodiac)時,聽到急著衝出戲院的觀眾不斷咒罵本片「結局很爛」的聲音(我還想罵戲院把這部片排在一個像家庭電影院大小的爛廳,然後沒耐性的觀眾不等影片放完就起身,結果完全擋住了本片最後的說明字幕)。說穿了,不過是觀眾一心以為這部電影的重點應該是無情殺人魔的殘暴實錄,以及最後必定真相大白的收場。沒想到看來看去,不但殺戮情節多半側面交代,最後還落個真相未明。

  若能打破慣性,去看待這個沒有結局的結局,你將不難發現影片最耐人尋味的反而是偵辦此案的警探、追蹤報導的報社主筆、甚至原本無啥關係最後卻捲入其中還出書記錄的漫畫家,這幾個男人為了「兇手是誰」而幾乎「中魔」的心態。它也許不能滿足類型的期待,卻讓你看到另一塊新風景。對我而言,反而是意外的收穫。

  其實,無論是真相大白、到此結束,或是未完待續式的結局,不過是種順應電影型態、創作風格的選擇罷了!最要緊的是「餘韻」,那種在戲院燈亮以後,依然糾結人心的力量。我是那種迷信所有電影結尾都會暴露出創作者思想與情感底線的觀影者,而且屢試不爽。在我眼中,很多振振有詞的導演都在尾聲不小心「露餡」,顯示出觀點的薄弱與虛偽。而那些能「收服」我的,才能讓我心甘情願成為他們的忠實影迷。

  但「意猶未盡」並不代表一定要「拍續集」。太多慘痛的教訓,讓我寧可自行想像與回味,也不要拙劣的狗尾續貂來打散我的興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聞天祥 電影 結局
    全站熱搜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