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國光號回家的路上 放了2部很有趣的電影
不過 一部沒有看到開頭 一部沒有看到結尾
沒看到開頭16分鐘的是The Queen女皇

The Queen黛妃與女皇 以皇室為出發點 主角有2位 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  Helen Mirren海倫米蘭演出 首相布萊爾 Michael Sheen麥可辛演出  1997年8月 與王儲查爾斯離婚的前王妃黛安娜 和新男友法伊德  在巴黎車禍身亡 造成重大的政治危機

對王室來說 黛安娜當然是個超級叛徒 觀感甚差 但是對一般人民來說  黛安娜卻是“人民的王妃” 人氣超高 對比老邁保守 形象下跌的英國王室  以高票數新當選的工黨英國首相布萊爾 必需妥善處理協調

當然 於情於理 查爾斯王儲都必需立刻飛往巴黎帶回黛安娜遺體  在巴黎黛安娜的人氣也是非常之高 靈柩所到之處人人起立致敬  回到英國後 女皇決定全家往渡假城堡前進 大概是想遠離  倫敦這個到處都是黛安娜支持者聲音的首都與政治中心

本來女皇只同意私人葬禮 但是黛安娜人氣太高 不得不退讓 為她舉辦公開葬禮 本來女皇以為這就夠了 沒想到輿論卻一面倒  支持黛安娜 譴責皇室的冷默 並且希望白金漢宮降半旗  英國皇室400多年來的傳統 只有君主在宮內才會升旗 既然女皇出宮   當然不會升旗 也不可能降什麼半旗 但是輿論繼續譴責

這部電影主要就是3個王者間的互動 “天王”伊麗莎白二世  “人王”布萊爾 還有“鹿王” 一隻鹿角14分叉的公鹿  剛選上人王首相的布萊爾 一方面要將皇室與人民的岐見 處理的漂亮  一方面 這也是他增進自己名望的大好機會 在民意普遍反皇室的情況下  他卻幫助主張皇室 處理這次危機

女皇是經過2次大戰時代的人 那個年代強調低調 責任 觀念保守傳統  而不是現代強調的表演 誇耀 灑狗血 所以女皇也一直在思考  但是在外人看來 皇室什麼都沒做 就是冷漠 冷血  民調一度衝到15%想要廢除皇室 歷史新高

渡假城堡旁 多天來打獵的人們在追蹤一隻鹿角14叉的鹿王  女皇一個人開車要去營地 半路過河時車拋錨 沒想到那隻鹿竟然走到她面前  這幕解讀各有不同 以我的看法 重點在2位王者鹿王與女皇的相會  女皇終於決定回到倫敦 回去前 意外得知那隻鹿已被捕殺  她見了鹿王最後一面

回到倫敦白金漢宮後 女皇發表公開演說弔念 並出席黛安娜葬禮  幾個月過去 布萊爾再訪女皇 天意之王與民意之王 2位王者討論國家大事  這一老一少 都有需要由對方身上學習之處

導演與編劇 敘事平順 該有的高潮也有營造出來  尤其強調中間轉折點女皇與鹿王 結尾女皇與人皇布萊爾2段  算是不錯的電影

黑暗兵法

1.布萊爾為什麼要幫助女皇?

電影中暗示他有戀母情節 不過我猜 這是種“王者的相惜”吧  畢竟他剛當選不久 女皇現在的困境 恐怕也是他以後有機會面對的  雖然那時民意嚴重反皇室 但民意如流水 權力與權力之間  還是與王室修好比較有利自己的政治前途 民意? 再說啦

況且工黨領袖 通常是由平民爬到貴族階級 白手起家的  新貴碰到老貴? 嗯 會愛上也是剛好而已

2. 女皇為什麼屈服?

以電影的角度而言 是女皇有反省能力 她反省時代變了  自己已經不了解人民的心聲 所以作出改變

不過我猜 這叫“拿捏時機的退讓” 以皇室立場 開始一定要堅持  顯得沒有商量餘地 否則就是自貶身價 但是後來看到情勢不對  步步退讓 還能顯示自己的開明

以皇室角度出發 一開始的保守 是鞏固自己的支持者與立場  維持自己的身價 稍後做出的調整 往中間靠 是爭取中間立場的支持  反正 討厭皇室的本來就討厭 何必在乎他們想什麼? 要是一開始就退讓 讓自己支持者不爽 才會進退失據(咦 好像某國政治呀 不過這是基本通則 應該各國都一樣)

Stephen Frears系列
The Queen黛妃與女皇......天皇 人王 鹿王
電影心得......164......危險關係 劇情
電影心得......165......危險關係 感想

arrow
arrow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