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香  Chiu-Hsiang

風平浪靜的兩艘船  

吳乙峰2013年的紀錄片

 

《秋香》是部紀錄片。不同於一般虛構劇本的電影紀錄片取材自真實世界換句話說它們是真實生活的一個切片,把人事時地物,濃縮在一段短短的時間和影像當中。然而取材自現實世界,並不代表紀錄片不需要戲劇性,相反的,如何利用攝影,剪接等手法,講好故事、傳遞觀點,對劇情片或紀錄片一樣重要。

 

《秋香》的敘事,是以位於馬來西亞的身心障礙照護機構雙福的三大主角為中心,擴展到他們觸及的面。電影首先從與片同名的主角沈秋香開始,推展到她童年時受到的身心靈打擊,再連結到瑪喜樂女士,對台灣早期障礙人士的貢獻。至於秋香的老公莊如明這條線,則是帶出馬來西亞地方幫派對青少年的殘害,更生人的改邪歸正,以及慈善單位海外業務的拓展。

 

電影進行到一半,身形渺小的丹尼,霸氣的接管全局。丹尼自小脊椎受損,所以四肢無法運作,幾乎沒有自行移動的能力,然而他卻能成為,雙福這個超過五十位成員,運作上自給自足的團體的主事者,而讓莊如明有餘力,繼續往斯里蘭卡與東非開拓業務。馬來西亞土生土長的丹尼,本來是接受秋香與如明夫妻幫助的受益人,後來反而成了授與者,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受益。

 

這個模式在整部《秋香》一再重複:台灣人沈秋香,本來是美國人瑪喜樂的受益者,後來幫助了許多馬來西亞人,受她幫助的這群人當中,又出了一位丹尼,而雙福在丹尼經營之下,又有餘力去成立分部(查查地圖,你會發現檳城、吉隆坡與柔佛,恰好位於馬來西亞的北中南部),再往斯里蘭卡拓展業務,甚至前進東非。

 

從秋香夫妻開始的多年經營,目前看來已經收到初步的成果。在電影最後四分之一,跑馬燈似的介紹了好幾位接受雙福幫助的學員,包括一位輕度腦姓痲痹的女生,經過訓練,成為其他腦性痲痹患者的訓練師,以及一位脊椎受傷的男生,習得電腦技能以後,能夠自行工作謀生。這些身心障礙患者,能夠貢獻所長,當然是個人生涯上的一大勝利,但對整個社會來說,一位本來受到照顧的人,能有貢獻產出,這一來一往,差別不可謂不大。

 

我們看完《秋香》後可知,整部電影的核心精神,就是導演宣傳的口號:「人人都可以是秋香」,這句話雖然沒有直接從哪位角色的口中講出來,卻能從人物與事件的鋪陳中體會。具體的說,大家都生活在許多不同份子組成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有優點與缺點,熱區與盲點,假如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優點,並適度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此一來,整個社會必定能變得更好,生活可以更加融洽。仔細想想,普通人的運動能力比丹尼好上幾萬倍,可是經營一個超過五十人的機構,又有幾個人能辦得跟丹尼一樣出色?

 

話說回來,《秋香》這個「海外宣教士在異國創立照護機構」的主題,該怎麼表達,也是很有意思的問題。《秋香》這部電影要說缺點,就是有些無聊,幾乎沒有一般電影必備的笑料,情感凝聚的時間也不足夠。畢竟對於看慣好萊塢製片的台灣觀眾,電影就該有聲有色,盡情展現聲光效果,而觀影情緒在編劇精準的拿捏之下,何時該哭,何時該笑,都是操控自如。

 

多數好萊塢電影的劇本,一個情感,要歷經幾分鐘,透過幾個鏡頭來鋪陳,最後製造多大的震撼,都計算的清清楚楚,更別提電影最重要的收尾,很少會像秋香這樣,好像要結束了,卻再來一段,接著又是一段,直到真的結束,本來蓄積的情緒和眼淚,搞不好都乾掉了(好吧,勉強要說,類似《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事實上,這類有殘障角色的電影,在好萊塢也不罕見,而從殘障角色中提取笑料,更是編劇的基本功,例如安排腦性痲痹患者,用奇特的腔調發音,或是特寫不良於行者,走路歪歪斜斜,都是很基本,卻廉價的笑點。可是《秋香》之所以不用,多半是調性不合,畢竟這是一部拍來告訴你,人即使在某方面障礙,只要找對方法,都可以做出貢獻,而且能正向迴饋的紀錄片,導演捨棄這些,才能凸顯秋香為我,我為秋香的嚴肅主軸。

 

電影中段,丹尼拜訪企業老闆求贊助一段,預告了最後馬來西亞的年度募款餐會,假如讓電影在這裡,輪椅舞者的旋轉與慶典式的氛圍中劃下句點,將會是一個感性,樂觀的收尾。然而畫面一轉,來到秋香回台,在另一個場子,發表一段簡短的感言,假如在這裡收尾,也不失一個理智,精準的結束。只是電影繼續,角色逐一再度登場,各自一段短短的結語,然後電影終於結束,字幕娓娓道來眾人的現況,你才驚覺,其中一位擁有整段對話的角色,已經在電影上映之前,不幸去世了。

 

電影終於結束。

 

可是想想,電影是結束了,這些真實人物的人生卻沒有結束,他們繼續生活,面臨各種挑戰。正迴饋既然開啓,就沒那麼容易結束,瑪喜樂幫助劉俠,再到沈秋香,轉往丹尼,接著在馬來西亞與斯里蘭卡散佈的正向循環,將不斷傳遞,擴大,再傳遞。人生與人群,終究不是一個個獨立的點,能以一場典禮或是演說作結,而是連綿不絕的線與面,互相交織、彼此影響、沒有終點。

 

不論這是導演的有意為之,或是無意之作,至少,《秋香》這個收尾看似拖泥帶水,隱喻的效果卻很好。

 

面對現代的物質文明,某詩人有過如下的感慨:

 

「人群流過倫敦橋,這麼多啊,

我沒想過死亡毀滅了這麼多啊。」

 

也有人秉持以下的態度,去面對那些曾經存在,仍然存在,與即將存在的。

 

「無論何處去,我心已備妥。」

 

四星評鑑法,《秋香》給予2星,70分。

 

 

本文同步刊登於秋香官方部落格

《秋香》:善意無止盡的正向迴饋 

試映感想

電影心得......244.....秋香......試映感想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