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小說沒有我想像的出色 

轉轉小說 台積電U18小說獎第一名......盛浩偉......父親



大致而言 沒有高潮入勝的劇情 是現在流行的寫法之一
淡淡的意識流 透過“我”(弟弟)對哥哥的回憶 串起整篇小說
不像上回首獎的連續4個後設 大大翻轉扭曲讀者的腦袋

之所以說沒有想像的出色 是因為看到太多前人的影子
還有雕琢的痕跡 一些文句實在老套 例如

“不知怎麼地,我漸漸開始恍神,覺得四周的事物正在緩慢疏離我,空間像是被扭曲了,看到什麼都覺得不正常。”

這種描寫實在…… 還有以下這個

“千百個複雜的念頭在我心裡浮現,所有過往藏在內心的情感開始蠢蠢騷動,我想起那些我所憎惡的過去、吼罵,想起電腦、他的房間、靶、C的家人、夢、媽媽發呆的身影……”

雖然我承認我自己也會寫出這種東西 不過 這種句型老梗 真的不太吸引人

一個疑點是 哥哥看的那些書 邱妙津 三島由紀夫 普魯斯特
其實3位小說家都沒看過任何一本作品 三島由紀夫我完全不熟
普魯斯特 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 超級意識流大作
邱妙津 本來完全不熟的我 是妳告訴我這個人的(表達感謝之意)
就我所知 主要出名寫的是女性同志文學

這3個小說家的共通點 應該是低沉如小溪流動的敘述(前2位都是自殺)
只是我想不出來 和哥哥的表現有什麼關聯 因為線索太少
這段想表達什麼弦外之音 我看不太出來

另一個疑點是 “我”有這種能力 作出這種描寫嗎?
意識流真能百分之百的化為文字嗎? 這是大有疑問的
就小說情節中 好像沒有提到多少“我”的閱讀與創作經驗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 “我”看到哥哥看過的小說後 “我”自己
也看完了那些小說 否則 這種文字駕馭能力 不是普通人辦的到的
這也是使用第一人稱時 必須特別注意的 “我”不等於創作者

至於拿夢當橋段 這個我無法作出任何評價 眾所皆知的老梗之一
但我一時看不太懂意義 也許要研究更多心理學吧

結尾寫的真的不錯 平淡式意識流小說 這類結尾很好
應該說 選擇收的時機抓的很好 是這篇小說寫的最好的地方
但我不覺得這叫“出人意料的結局” 早猜到了(不這樣寫能收尾嗎?)

題目叫“父親” 我回頭仔細的再看一次小說 才發現這其實是個單親家庭
(由家裡只有兩間房 他和媽媽住一間 哥哥自己一間看的出來)
所以白先勇說這是家庭殘缺的過度投射 考慮進這層意義
這篇小說又有了不同的面相 透過“我” 主角其實是哥哥
就像“悄悄告訴她”裡 透過馬可敘述 其實主角是班尼諾一樣

要證明嗎? 通篇小說 “我”提到我自己內容有多少?
根本就是用弟弟來寫哥哥 全部評審好像都沒提到這一層
表面寫弟弟 其實寫的是哥哥 筆法也是看過那些小說的哥哥的筆法
所以我猜作者根本不打算寫弟弟 主要就是要寫哥哥

哥哥等於父親 但又不是父親 永遠不可能完全代替父親
所以家庭不完全 媽媽不完全 哥哥不完全 弟弟也不可能完全
這是殘缺的悲劇 代以父職的哥哥 沒有父親該有的成熟
等於是個小孩心智的大人 才會有前半描述那些不成熟的舉動
對兄弟兩人 都造成了傷害

然而出去見過一年世面的哥哥 成熟了 解脫了
這個殘缺 該是完全的時候 所以小說結尾 兄弟兩人完全了

題目“父親”用的好 可能比結尾創意更佳 因為這根本是不存在的東西
卻又要讓它硬是存在 也是問題的根源 題目就講出了小說的主旨
要是題目用“哥哥” 就沒有這些意義了

只是對母親的形象沒有多作描繪 有點可惜

然而開頭(題目)與結尾之內 還有很多能進步的空間
雖然這已經是篇不錯的小說了

~~~~~~~~~~~~~~~~~~~~~~~~~~~~~~~~~~~

決審委員:王正方、白先勇、呂正惠、林黛嫚、鍾文音(依姓氏筆劃序)

第一輪投票得到2票 〈父親〉(呂、王)

第一輪評語

呂正惠很支持這一篇,以〈父親〉為題,實際上沒有父親,籠罩敘述者的是哥哥的陰影,題旨的安排,令人深思!結尾寫到多年後見到哥哥,擦肩而過的情節,含蓄內斂;

王正方笑言,他選了此篇是有私心的,因為其中有個跋扈、優秀的老哥,而主角用的東西永遠是哥哥不要的等情節與他自己非常相像,讀完這篇,他感覺到「自己的故事被寫掉了」。

白先勇也喜歡這一篇,但預測一定有評審也喜歡,第一輪投票時先「策略性不選」,他表示,這是篇非常複雜、壓抑的小說,哥哥的一舉一動都威脅著主人翁的一生。主人翁看到同學家的父親,對父親的渴望便轉移到哥哥身上,是家庭殘缺的過度投射(projec-tion),結局在意料之外,寫得好。

鍾文音也讚賞此篇題旨,作者藉由哥哥讀三島由紀夫、邱妙津勾勒其深沉的形象,「有些小說因為寫不下去了,就用作夢、死亡來結束,藉由作夢,進行與哥哥的和解,是這篇小說較弱的地方。」

第二輪投票得到9分(首獎) 〈父親〉9分(白2、呂3、王3、林1)

評審推薦

白先勇:這是篇非常複雜、壓抑的小說,哥哥的一舉一動都威脅著主人翁的一生。主人翁看到同學家的父親,對父親的渴望便轉移到哥哥身上,是家庭殘缺的過度投射,結局在意料之外,寫得好。

呂正惠:以〈父親〉為題,實際上沒有父親,籠罩敘述者的是哥哥的陰影,題旨的安排,令人深思!結尾寫到多年*後見到哥哥,擦肩而過的情節,含蓄內斂。
※ 筆誤 只有一年後就見到了哥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盛浩偉 短篇小說 台積電
    全站熱搜

    網路艦長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