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ion Impossible 2 不可能的任務2
吳宇森2000年的諜報動作電影 Tom Cruise 湯姆.克魯斯
Dougray Scott 道格瑞.史考特 Thandie Newton 譚蒂.牛頓
Ving Rhames 文.雷姆斯 Richard Roxburgh 理查.勞克斯伯格主演
劇情大意 “生物細胞”公司的涅波維奇博士,與CIA特務杭特聯絡,要在飛機上將毒性強大,感染20小時沒有解藥就會死亡的病毒與解藥 一起交給他,沒想到來者是戴著杭特臉皮的CIA叛徒安伯斯,他拿到病毒與解藥後,涅波維奇博士與飛機撞山爆炸。
正牌杭特接到消息,上司要他去找一位女賊妮雅幫助行動,杭特達成任務,還喜歡上她,沒想到她是安伯斯的前女友,功能是接近安伯斯刺探敵情,杭特與老夥伴路瑟,新夥伴比利,一起追查這件事。
經過一連串調查,杭特決定進入“生物細胞”公司消滅所有病毒,然而安伯斯十分了解杭特,預測到他的每一步,杭特還是成功消滅大部分病毒,只剩一支注射筒,安伯斯這時卻推出妮雅,他已經知道妮雅是內應,要她去拿回病毒,妮雅把最後的病毒注進自己體內,杭特逃跑。
隔天安伯斯強逼“生物細胞”公司的老闆轉讓股權,把妮雅放進雪黎市中心,希望散佈病毒,這樣他們馬上會大發利市,杭特混入其中,一番打鬥後,成功取回解藥,並且解決所有壞蛋,及時拯救妮雅。
在布萊恩.狄.帕瑪“不可能的任務”捨棄影集團隊作風,改走湯姆.克魯斯個人威能路線後,“不可能的任務2”變本加厲,吳宇森的確比狄.帕瑪更會拍動作片,但“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本質該是諜報片,鬥智為主,鬥力為輔,雖說“不可能的任務”沒什麼聰明的鬥智,至少也差強人意,然而“不可能的任務2”從頭動到尾,諜報的韻味盡失,變成徹底的動作片,就像大部分的007電影一樣。
“不可能的任務2”劇本完全是動作片類型,前25%交待背景,建立杭特與妮雅的男女關係,中間50%鋪陳主線發展,最後25%一路打到底,吳宇森再度拿出雙槍,槍戰,飛鴿,飛車,慢動作來解決一部片。
吳宇森沒什麼深刻內涵,對西方文化更是無知,不過靠著華麗,帶有鮮明風格的過人場面調度與設計,配合調性合拍,還算不錯的劇本,通常表現不會多差,畢竟他也是歐陸流喜愛的亞洲大牌,“變臉”就非常成功,只是這套用在“不可能的任務2”,搭配豬頭鳥尾,比起“不可能的任務”更悽慘的劇本,整體電影就變得乏味異常。
前25%很莫名的談情說愛,沒什麼動作,也沒什麼意義,中50%進行主線,非常普通的公式化劇情發展,甚至比尚可一猜的“不可能的任務”更糟糕,沒有懸疑,也不太刺激,最後25%則是一路打到底,徹底失去諜報類型獨特的趣味與特色,淪為又一部“雙槍,白鴿,慢動作”。
既然吳宇森只想賣弄“雙槍,白鴿,慢動作”,那麼還去研究劇情內涵,就是浪費時間,挑一點來講就好,“不可能的任務”明明是幾乎不可能達成的任務,2集電影的“不可能”都變得“理所當然”,一點創意與樂趣都沒有就算了,本片甚至對“不可能的任務”解釋是,要杭特已經喜歡上的妮雅去誘敵…… 這是笑話嗎?一點也不好笑。
布萊恩.狄.帕瑪最擅長驚悚,吳宇森最擅長動作,然而2人在融合己長與諜報上,都死在缺乏創意與劇本平庸,失敗慘重。
2部電影一大差別在,狄.帕瑪把多數場景設在歐洲,充份利用歐風地景,加上他不錯的人脈,請到大牌強.沃特,法國名牌尚.雷諾,以及法國高級花瓶艾曼紐.琵雅充場面,這3位大牌戲份都不多,卻輕易樂勝戲份吃重的譚蒂.牛頓,這算2線水準的牛頓小姐非戰之罪,吳宇森也浪費了雪梨地景,沒有融入劇情,西班牙?也沒什麼意義。
4星評鑑法 只有動作基本盤,“不可能的任務2”給予1星 50分
譚蒂.牛頓演過最有名的電影是“衝擊效應”和“超世紀戰警”,都是中繼投手中段壓制1局的水準,要把她推上先發…… 算了吧。
Mission Impossible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