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說上一篇講到“理念” 得罪很多人的話
(得罪了很多人的“理念”) 這一篇應該會得罪更多人吧
我們有多少人是 執著於我們的理念到盲目的地步
任何人 任何團體要達成自己的目標 都要說服別人
用硬逼是不好的 效果也差 但是不可能說服全部的人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 說服一部分的人 當作自己的親信部隊
再用親信部隊來打仗 而年輕人比起已經頭腦僵化的老人
更容易做到 所以以前有孫中山創黃埔軍校 建立國(黨)軍
蘇聯中國共產黨也有青年團 現在台灣也有某人學來
成立“青年團” 也有的名字不叫青年團 實際上是一樣的
(好像被誣蔑叫童子軍吧……)
可是不論如何 應該要保持“良心” 良心很難定義
我是把它定義成“做好事”愈多 就愈有良心
而對“大多數人”“長期”有益的 就是好事
之前有看過一個說法 “追求大多數的人的最大利益”
理論上這根本不可能做到 對大多數人有益的
就不會是最大利益 隨便找幾個例子來看就知道了
可是一般人對這說法總是深信不疑 其實 根本不可能
北宋的富弼和某人(忘了對不起)改革 當中一個 下不了手
說 一筆下去 一家一姓哭 怎麼下的了手
另一個回答 一家一姓哭 總比天下百姓哭好
這就是對“大多數人”“長期”有益的例子 也就是“良心”
那這和小說有什麼關係? 一邊看小說 我心中常常感覺
那些情節其實在中國當年 一定也發生過 共產黨就是用一樣的手法
拿下俄羅斯和中國的 這些都是歷史了 所以只剩下學術的價值了
是嗎?
別忘了 現在的中國 也很想拿下台灣 而他們會用的手段
徹底根基於當年的那一套 雖然現在的中國共產黨
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反對或懷疑就殺光的年代了 可是
最基本的戰略是不會變的 就是“分化” 當年是
挑撥軍官和士兵的關係 農民和地主的關係 工人和資本家的關係
利用基本教義死忠派散布民間 只要一逮到機會 馬上擴大衝突
就是所謂的“聯合次要敵人 打擊主要敵人”
主要敵人軍官 地主 資本家打倒了 換上自己的基本教義死忠派
再來對付士兵 農民 工人中的反對者 最後只會留下2種人
聰明的識時務者 和盲從的基本教義派 而共產黨的領袖
往往是聰明的識時務者 他們不一定信仰共產黨主義
可是會利用盲從的基本教義派 來鬥爭政敵 取得權力
以上是我膚淺的意見 不過人民都是膚淺的 用膚淺的辦法
通常是最有效的 可是要知道 後果是什麼?
別人說的都對 可是政治這些東西不是寫論文 寫書(人命)
因為共同的主要敵人打倒了 次要敵人反而會變成主要敵人
不然為什麼會有“兄弟登山 各自努力”“兄弟鬩牆”
而哥薩克後來和次要敵人紅軍合作 主要敵人白軍一打完
紅軍的槍口就對準次要敵人哥薩克了
可是為什麼哥薩克選擇和次要敵人紅軍合作呢?
一方面真的是紅軍和哥薩克同階級 彼此比較接近
但還是因為主要敵人 白軍 根本不把哥薩克放在眼裡
把他們當土匪暴民看 自己優越感強大 而為什麼紅軍能成立?
一方面是階級間資源不平等 一方面也還是這個優越感
毀了白軍的 是態度
雖然 白軍沒有優越感 就不叫白軍了
把這個模式對號入座看台灣 會發現一堆驚人的巧合
歷史本來就是鏡子
參透了這個模式 我們才不會上當 才能選出正確的路
看你的位置在哪裡 不論你是紅軍還是白軍還是哥薩克
然後 “良心”
靜靜的頓河 ~ 第1發 ......終於看完了
靜靜的頓河 ~ 第2發 ......劇情大意
靜靜的頓河 ~ 第3發 ......作者叫蕭洛霍夫!?
靜靜的頓河 ~ 第4發 ......主角叫蛤蜊10顆!?
靜靜的頓河 ~ 第5發 ......紅白對抗賽
靜靜的頓河 ~ 第6發 ......我是好人嗎!?
靜靜的頓河 ~ 第7發 ......理念!?
靜靜的頓河第8發 ~ 都是"理念"
靜靜的頓河 ~ 第9發 ......喔 愛情......這篇怎麼那麼久忘了發
(得罪了很多人的“理念”) 這一篇應該會得罪更多人吧
我們有多少人是 執著於我們的理念到盲目的地步
任何人 任何團體要達成自己的目標 都要說服別人
用硬逼是不好的 效果也差 但是不可能說服全部的人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 說服一部分的人 當作自己的親信部隊
再用親信部隊來打仗 而年輕人比起已經頭腦僵化的老人
更容易做到 所以以前有孫中山創黃埔軍校 建立國(黨)軍
蘇聯中國共產黨也有青年團 現在台灣也有某人學來
成立“青年團” 也有的名字不叫青年團 實際上是一樣的
(好像被誣蔑叫童子軍吧……)
可是不論如何 應該要保持“良心” 良心很難定義
我是把它定義成“做好事”愈多 就愈有良心
而對“大多數人”“長期”有益的 就是好事
之前有看過一個說法 “追求大多數的人的最大利益”
理論上這根本不可能做到 對大多數人有益的
就不會是最大利益 隨便找幾個例子來看就知道了
可是一般人對這說法總是深信不疑 其實 根本不可能
北宋的富弼和某人(忘了對不起)改革 當中一個 下不了手
說 一筆下去 一家一姓哭 怎麼下的了手
另一個回答 一家一姓哭 總比天下百姓哭好
這就是對“大多數人”“長期”有益的例子 也就是“良心”
那這和小說有什麼關係? 一邊看小說 我心中常常感覺
那些情節其實在中國當年 一定也發生過 共產黨就是用一樣的手法
拿下俄羅斯和中國的 這些都是歷史了 所以只剩下學術的價值了
是嗎?
別忘了 現在的中國 也很想拿下台灣 而他們會用的手段
徹底根基於當年的那一套 雖然現在的中國共產黨
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反對或懷疑就殺光的年代了 可是
最基本的戰略是不會變的 就是“分化” 當年是
挑撥軍官和士兵的關係 農民和地主的關係 工人和資本家的關係
利用基本教義死忠派散布民間 只要一逮到機會 馬上擴大衝突
就是所謂的“聯合次要敵人 打擊主要敵人”
主要敵人軍官 地主 資本家打倒了 換上自己的基本教義死忠派
再來對付士兵 農民 工人中的反對者 最後只會留下2種人
聰明的識時務者 和盲從的基本教義派 而共產黨的領袖
往往是聰明的識時務者 他們不一定信仰共產黨主義
可是會利用盲從的基本教義派 來鬥爭政敵 取得權力
以上是我膚淺的意見 不過人民都是膚淺的 用膚淺的辦法
通常是最有效的 可是要知道 後果是什麼?
別人說的都對 可是政治這些東西不是寫論文 寫書(人命)
因為共同的主要敵人打倒了 次要敵人反而會變成主要敵人
不然為什麼會有“兄弟登山 各自努力”“兄弟鬩牆”
而哥薩克後來和次要敵人紅軍合作 主要敵人白軍一打完
紅軍的槍口就對準次要敵人哥薩克了
可是為什麼哥薩克選擇和次要敵人紅軍合作呢?
一方面真的是紅軍和哥薩克同階級 彼此比較接近
但還是因為主要敵人 白軍 根本不把哥薩克放在眼裡
把他們當土匪暴民看 自己優越感強大 而為什麼紅軍能成立?
一方面是階級間資源不平等 一方面也還是這個優越感
毀了白軍的 是態度
雖然 白軍沒有優越感 就不叫白軍了
把這個模式對號入座看台灣 會發現一堆驚人的巧合
歷史本來就是鏡子
參透了這個模式 我們才不會上當 才能選出正確的路
看你的位置在哪裡 不論你是紅軍還是白軍還是哥薩克
然後 “良心”
靜靜的頓河 ~ 第1發 ......終於看完了
靜靜的頓河 ~ 第2發 ......劇情大意
靜靜的頓河 ~ 第3發 ......作者叫蕭洛霍夫!?
靜靜的頓河 ~ 第4發 ......主角叫蛤蜊10顆!?
靜靜的頓河 ~ 第5發 ......紅白對抗賽
靜靜的頓河 ~ 第6發 ......我是好人嗎!?
靜靜的頓河 ~ 第7發 ......理念!?
靜靜的頓河第8發 ~ 都是"理念"
靜靜的頓河 ~ 第9發 ......喔 愛情......這篇怎麼那麼久忘了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