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報告 ~ 生命的樂章 (Chapter from my life)
James Bonner
首先,由衷感謝老師提供這篇回憶錄,讓我有機會了解到更多科學家與科學界的“內幕”,科學史在課本編年史的嚴肅表相下,蘊含其中的鮮活血肉,這些是平時很難接觸到的經驗,在背書讀書考試之下,科學真實的另一面。
這位算是爺爺級的人物了,由他的描述中,一次大戰前美國早期的生活風貌,栩栩如生的出現,他的求學歷程,也讓人感慨,早期的人幾乎都是通才,因為各學科界線沒有現在那麼明顯,課程內容單純又少,當年的3科,含量可能不到現在的1科,但也正因如此,以前的人的思考廣度比我們大多了,那時生物學發展仍未成熟,不論動物或植物,所以生物學家幾乎都兼善物理、化學等其他學門,Bonner爺爺也是由化學轉行而來,而化學,正是生物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爺爺對冒險很感興趣,而且似乎永遠充滿了好奇心,這不只反應在他的生活經歷上,也反應在他的科學研究上,有句話很難令人忘懷“生物學家都必須到戶外去,他們可藉此到野外去觀察大自然。這一點頗值得我們玩味!”,在現在的生命科學系,有這種認知的有幾人呢?在旅行中學習,並不是無謂的走馬看花,而是找尋生命意義的不同。
另外還有那位來自俄國的 Theodosius Dobzhansky,學習英文與發表創作的精神對我們更是有實用價值,俄國人學英文,而且他是大約20歲才開始學習英文的,這難度比我們大多了,但是他最後卻能擁有平均一月一篇論文的生涯記錄,不能不說,除了天才之外,他的努力精神也不是普通人能及的(與波蘭的英文小說家 Joseph Conrad一樣,20多歲開始學英文,卻能以寫英文成名),“閱讀他人的文章,並自己寫文章再拿給像他這種實事求是的人修改”,這句話給了我很多啟示。
最後,身處那個環境與那個時代,無疑地,令人羨慕(與嫉妒)不已,無數的研究大方向無人涉足,處處充滿生機,好像隨時都會有驚人的新發現,仔細看看爺爺的研究生涯經歷,許多東西,都是現在課本裡的經典之作,像Went開始研究的IAA,現在作用都很明瞭,還有黑暗週期,光敏素,各種植物生長激素,育種,培養配方,這些現在冷冷的躺在課本的字裡行間,當年卻是爺爺與同行們開疆拓土的戰果,酵素與遺傳學,這些東西賦予了生物全新的地位,讓原本受到質疑到底是不是科學的“生物”,成了“生命科學”,吸引更多人加入,也開創愈來愈多的價值。
爺爺一生碰過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現在的桂冠大師,當年也不過是毛頭小子而已,年輕人擁有無限的希望,只要方向正確,努力不懈,配上好運氣,誰都有可能摘下任何成果,每一代都有機會開創自己的精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