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9 月 30 日標記:《往夏之門》的翻譯本又要重新上市了,特別修理這篇 12 年前的文章。
羅伯特.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或翻譯為海萊恩)號稱「科幻先生」,寫的科幻小說重質不重量(寫不多的美化說法) 。海軍官校畢, 30 餘歲才開始創作的海萊因,文筆卻優於與他同時期的一般科幻小說家,星雲獎、雨果獎 ,這些科幻大獎如探囊取物。
儘管產量不多,海萊因有好幾本作品是科幻經典之作-一般人都聽過的大概是《星艦戰將》(和電影差很多,請不要誤會,兩部作品的意義幾乎是相反了) ,其他作品還有《異鄉異客》、《往夏之門》、 《銀河公民》、 《寒月 厲婦》(怒月)和《滾石家族遊太空》 等等。
《The Door Into Summer》中文翻譯為《夏之門》,我覺得不太妥當。「into」的英文原意應該是「通往夏天的門」,非常單純 ;中文的「之」卻也有「of」的意思,可能被解讀為「夏天就是一扇門」或是「夏天的門」,意思會完全走掉。我覺得最適當的翻譯是「往夏之門」。
本書寫於 1956 年,有 12 章,據說象徵一年的 12 個月。先簡介一下故事。
~~~劇情分隔線~~~
故事背景大致是:人類在 1965 年已經成功完成人體冬眠科技,後來冷戰時核戰爆發,主角家人死光光,這時是1970年。1970 年主角退伍後,和老夥伴合開一家小公司,主角負責發明產品,合夥人負責經營企業,並且請了一位很漂亮的女秘書。這間 3 人小企業在主角充沛創造力之下,業績蒸蒸日上,多數股權握在主角手上。過了不久主角丹尼與女秘書訂婚,送她股票作禮物(悲劇的開始)。
丹尼之所以自行創業,就是不想缺乏自由彈性,做大廠的員工 。他工作愉快,發明一系列自動化家電,例如自動吸塵器,但合夥人想要把公司賣給曼尼克斯大企業,2 人股權相當,沒想到未婚妻女秘書倒戈,不但提案成功,還把丹尼趕出公司,整個股權都被吸乾,毫無破綻。
丹尼愈想愈氣,決定去冬眠 30 年,醒來時用他的青春,嘲笑那時已經年老的未婚妻(冬眠的好處是投資與利息,要是選對了,30 年後醒來時等於天上掉下來一筆大錢)。他做完一切手續,把剩下的股票轉讓給合夥人的養女(10 歲!和丹尼感情比養父還好),前一晚卻仍然去找前未婚妻與合夥人,他拆穿前未婚妻的騙局, 一陣兵荒馬亂衝突後被麻醉 ,非自願的前往冬眠。等他醒來已經是 30 年後的 2000 年。
2000 年的世界有很多不同,他也謀得一職。當時自動產品大行其道(「自動機械」應該類似我們所謂的機器人),他覺得這些產品和他當年構想 幾乎一模一樣,好奇手殘去查,發現第一筆專利發明人是 D B Davis ,正是他自己,加上一大堆無法解釋的事件,股票也沒有成功轉讓,使他決定回到 30 年前尋找真相,了解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他得知一位教授研究反重力時,意外發明時光旅行技術,方法是讓同質量的 2 物體往設定的一前一後時間跑,例如 2 枚硬幣、30 年,一枚會跑到 2030 年,另一枚則會跑回 1970 年。他成功回到 31 年又 3 星期前,出現時被一對好心夫婦發現,男生是位大牌律師。他為了符合歷史,開始狂寫專利書,與律師一起設立新企業,想要消滅他原本被賣掉的那家。
到了 30 年前的最後一天,他親自去找合夥人的養女菲德瑞嘉,把當年寄去的轉讓信撕掉重寫一張。丹尼那時 30 歲,菲德瑞嘉 10 歲,可是雙方卻產生了忘年的感情(蘿莉塔!)。 丹尼告訴菲德瑞嘉,他要去冬眠 30 年 ,如果菲德瑞嘉想和他結婚,可以等到 20 歲時去冬眠,這樣他們 2000 年醒來時,一個 30 一個 20 歲,問題就解決了。
丹尼最後回去把他當年的原型機毀掉,免得落入合夥人手中,之後再度冬眠 30 年。2000 年醒來時,一切都有了解釋 ,兩人過者幸福快樂的日子……
~~~劇情分隔線~~~
乍看故事有點把哺,不過海萊因的文筆彌補了故事的弱點。這本書開頭幾章寫的很多,愈到後面篇幅愈短,不清楚是寫到最後後繼無力,或是想表現時間緊迫的壓迫感。
書名 The Door Into Summer 有重要的意義,「通往夏天的門」代表未來,你可能開了 11 扇門都通往冬天,第 12 扇才通往夏天,意思是對未來要不斷樂觀的嘗試 ,「夏」另一個意思可能是對比「冬眠」, 冬眠完醒來等於由人生的冬天進入夏天。
好的科幻小說多少都有藝術成份,這本書幾大科幻主題是時間旅行、冬眠、機械自動化,還有些零碎描寫,融入「往夏之門」的譬喻,與人性衝突的描寫,基本藝術氣息是到了。不過喜劇結尾,加上情節過於順利,藝術價值打了不少折扣。
《往夏之門》可以視為一本科學家的自傳,本書的視角,是海萊因這位科幻小說家,描寫丹尼這位工程師(科技人寫科技人)。丹尼充份發揮「工程師精神」(類似馬蓋先那樣),雖然遇到困難,仍然用腦袋順利克服,最後(有點莫名其妙的)得到真愛(與大把鈔票) ,簡直就是「工程師最強論」的完美文宣(也等於作者「我最強」的投射)。
《往夏之門》與不少古早作品一樣,有許多「時代說教」的部分,然而活過 2000 年的我們知道,感冒根本沒被消滅,報紙還是用手拿……很多科幻小說喜歡特寫未來科技,其實沒什麼特別描述的必要。
這類時代說教本書前半一大堆,看來實在不太順眼,後半拋開這些鬼東西以後就好很多,從丹尼時光旅行回到 1970 年開始,直到第 11 章他和菲德瑞嘉見面,那種世界上沒有第二個親人,只剩兩人緊緊依靠的純愛 ,在時間壓迫感下表達的淋漓盡致。(好吧 有點蠢 @@)
至此,我們終於知道丹尼的重要性 !丹尼對自動化的貢獻,甚至超過愛迪生對當年科技的貢獻。這本小說寫的等於是一位改變整個時代發明天才,自己本身的曲折故事,偉人自傳,使整本書的格局瞬間昇華。而一位影響這麼大的傳奇人物,竟然曾經如此有血有肉,這就叫「丹尼的浪漫與偉大」吧?
這本書寫的很假,浪漫一大成立因素就是「假」(真實根本不浪漫),這本書既然夠浪漫(唬濫),文學性大概也差不多過關了。本書和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1989 年的小說《月宮(Moon Palace)》都是第一人稱回憶,文筆也差不多輕快,可以互相對照。
作為科幻小說,這本書有趣的一點是,海萊因對未來的預測幾乎完全失手。學工程學的海萊因顯然低估感冒病毒,才安排 2000 年人類征服感冒的情節。機器人遠遠沒有發展成那麼神奇,他也幾乎沒想到電腦。
不過有些偏差似乎沒有那麼大。書中有個情節是,2000 年時已經沒有「報紙」,要用類似薄顯示螢幕的東西觀看,按角落翻頁。我本來以為海萊因寫錯了,後來驚覺這不就是 PDA 嗎?一項科技無法一下完全取代另一科技的功能,兩者會並存才對。
事實上,CD 發明很久後,錄音帶才被徹底淘汰;顯示螢幕發明更久,報紙還是存在,生活中多數發明都是漸進式,長期共存,很少新科技會完全取代舊科技。
(2019 補記:儘管報紙還是存在,還是可以算海萊因正確,只是年代早了一點!)
Robert Heinlein 系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