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懷疑論
劉森堯 聯合報
再論逃避愛情
沒有一本文學作品比《羅密歐與茱麗葉》更懷疑愛情了,這齣戲劇一方面描寫年輕人的膚淺愛情,另一方面卻又要歌頌以死亡為收場的愛情悲劇意義,前者說明愛情的不可靠,後者則在闡述愛情的真正本質:唯有一死才能反映愛情是高尚和永恆的。有論者以為,羅密歐和茱麗葉因為太年輕(一個十六歲,讀高二,另一個十四歲半,讀國二),欠缺適當心理輔導,才會為輕浮愛情貿然尋死;但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樣的論調顯然忽略了愛的悲劇意義:愛的最高境界就是向死亡挑戰,然後馴然屈服。這似乎是莎士比亞在這齣劇中所要宣告的真理。電影《金剛》最後,那隻離鄉背井的野生大猿猴為了追隨愛情來到文明世界,最後殺死牠的並不是槍炮,而是愛情;小說《魂斷威尼斯》最後讓主角魂斷異鄉的不是霍亂,而是少年的美貌;《愛在瘟疫蔓延時》書裡男主角在他父親生前所遺留的一本筆記本上讀到這樣一句話: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為愛而死。這些個案都是在宣揚為愛壯烈捨身的道理,看似可羨,實則並不可取。
上面所述都是一些高尚鮮有的例子,隱喻的成分多於實質的意義,我們不敢說人世裡不可能發生,我就看過極難得一兩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許多人被庸俗愛情折磨得死去活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要不就是為曾經付出愛情而後悔懊惱不已,《追憶似水年華》小說第一冊裡的男主角斯萬必須為年輕時一次輕率的愛情在下半輩子懊惱悔恨整整三十年之久,我敢說這正是我們凡世裡許多人情感生活的悲哀寫照;假若羅密歐和茱麗葉不自殺殉情,繼續每天廝磨拉扯下去,未來的下場實在很難想像。湯瑪斯.曼的《夏綠蒂在威瑪》一書裡描寫歌德在年老時見到自己四十四年前年輕時所狂熱愛戀的夏綠蒂,心中忍不住想,眼前這位醜陋老嫗是誰呀?在此我不得不說,她正是愛情幻象的化身,人只有在事後才會警覺到以前的愚蠢和輕率,為幻覺所蒙蔽,但大多悔之太遲,怪的是,人很容易在別的事學到教訓,唯獨在愛情上面永遠學不乖,要不是如此,小說和電影恐怕就沒什麼好發揮的餘地了。
以愛情為基礎而結合的婚姻是幸福的,這樣的論調早就證明是膚淺神話,我們上一代的婚姻大多沒有愛情基礎,卻反而能維持得長久,現代年輕一輩幾乎都是經過戀愛而結合,結果竟然很少是美滿的,因為他們的愛情大多禁不起時間考驗,不是不久就宣告拉倒仳離,要不就是苦悶終日,鬱鬱以終。什麼道理呢?我們都被愛情神話矇騙了,愛情並非每天都是假期,美麗假期過後,隨之而來的除了厭倦和冷漠之外,不知還剩下什麼。法國傳記作家莫洛亞會說,保持熱情是讓戀愛永保新鮮的不二法門。然而,熱情恰恰又是人世裡最不可靠的東西,年輕人涉世未深,往往對愛情懷抱過多不切實際的期盼,最後只有傷心終場一途 。
我很贊同古希臘時代犬儒學派和伊比鳩魯學派的哲學觀念:遠離愛和美的女神阿弗洛黛特(Aphrodite)。一個具有性靈深度的人必定懂得潔身自愛,避免陷入激情無益的生活,保持對感情事務無動於衷,並由此尋得心靈和道德的自由;但我們忍不住要懷疑,如果每一個人都遵循這種哲學去過生活,這個社會固然會很和諧美好,人也會較快樂清醒些,只不過人世的趣味恐怕就完全不存在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