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g Sleep 大眠
(((((((大雷警告)))))))
45歲開始創作(一般作家這個年紀已經寫了一堆書了) 50歲發表首部長篇“大眠”的錢德勒 水準保持相當的平穩 幾乎每本都是一流的作品 對於只看偵探 喜愛推理的愛好者而言 錢德勒的作品大概很難看 他的東西你看不到精巧設計的密室殺人 精心籌劃的不在場證明 或是優雅 揭曉一切謎團的推理秀場收尾 只有一個常常被打被關被下藥 收不到錢 喜歡破壞現場 對警察隱瞞真相 叫作馬羅的潦倒偵探
錢德勒的優缺點都很明顯 缺點是佈局很鳥 沒什麼推理 往往兇手都不兇手 優點是對話 獨白 以及情境和角色的塑造 光是這些優點 就讓屬於類型文學的偵探小說 得到高度的藝術性 “漫長的告別”應該是文學成就最高的一本 “大眠”也不錯 獲選“時代雜誌百年百大英文小說”(也有“守護者”的那個名單) 不過要說好看 “大眠”應該比“漫長的告別”好看一些
時代雜誌“1923年到現代(2005年)最佳100本小說”書單
錢德勒所有小說都是第一人稱 讀者只能跟著偵探馬羅的思惟跑 “大眠”的結構 一個案子之後又是一個案子(其實錢德勒的結構都是這樣) 直到最後一個案件結束 讀者這才發現又回到原點 就像一個轉不出去的圓環 所有角色都深陷其中 那種怎麼轉都轉不出去的感覺 正是錢德勒引人入勝的好物 整個世界就是一場悲劇的情境
"大眠”來自錢德勒之前的2個短篇小說"雨中殺手"和"帷幕" 合起來110頁 擴充2倍半到260頁後 誕生了錢德勒首部長篇“大眠” 雖然是2個短篇拼裝 但“大眠”的價值超過了2個短篇的總合 不但2個短篇探討的問題都包了 還變出幾個新的議題 令人深思不已
Killer in the Rain雨中殺手......半成形的冷硬派硬漢偵探
長篇小說“大眠”超越2個短篇母體的一大關鍵 在於女性角色的塑造 它有更長的篇幅可以架構一個角色 也建立了更多的人際線 複雜度加成 特別是小妹妹 這個角色的百變與描述方式 都足以列入文學史的經典人物 整盤棋局開始於她 也結束於她 而這盤棋似乎沒有騎士的容身之處 同樣的事 發生在小男孩或年輕女人身上 意義就是不一樣
“大眠”的對白也堪稱文學經典 很多文學經典對白或獨白 根本是硬塞進去 拿掉對整體影響也不大 但錢德勒的對白渾然天成 自然而然發生在每個場景 不會有絲毫的違合感 讓人品味再三 而且名言率超高 難怪電影公司要以高薪聘請他作編劇
Farewell, My Lovely 再見,吾愛
“再見,吾愛”是錢德勒第2本長篇小說 如同前作“大眠”取自之前發表的2個短篇重組而成 “再見,吾愛”也是由3個短篇組成 分別是"試試那個女的" "中國玉"和"狗癡" 光看“再見,吾愛”本身 當然是很不錯的作品 雖然差了“大眠”一些 然而與“大眠”的1加1大於2不同 3個短篇合體的“再見,吾愛” 並沒有達到1加1加1大於3的效果 甚至是小於3
Killer in the Rain雨中殺手......半成形的冷硬派硬漢偵探
這3個故事各有巧妙之處 “試試那個女的”講的是癡漢 一位剛出獄的高大巨人 尋找前女友的癡情悲劇 這個故事最動人的 是癡漢發現前女友殺人之後 替她“再殺一次”頂罪 燃燒癡情 癡漢故事架構了“再見,吾愛”的頭尾 然後上演“中國玉”的部分
“中國玉”幾乎完全移植進了“再見,吾愛”的情節 講的是偵探受雇護送一位付翡翠贖金的討厭男子 結果男子被幹掉 接著一位警長熱心的女兒亂入 牽扯一堆人之後 真相大白卻太難看 不得不另創官方說法 這份無奈也許是“中國玉”最佳的地方 不過“再見,吾愛”把它去尾了 “狗癡”則是把前面狗的部分拿掉 後面被完整的保留
“再見,吾愛”的人物與關係 算是錢德勒小說裡比較單純的 沒有像“大眠”那樣 層層圓環繞來繞去 轉不出來 也比較好理解 然而假如看過“試試那個女的”和“中國玉” 會發現這2個故事 比較淒美的關鍵都不見了 換句話說 比起來“再見,吾愛”醜陋許多
本來“再見,吾愛”最大的賣點 是偵探小說界難得的癡漢故事 但與原版“試試那個女的”一比 境界降了一等 實在是美不太起來 比起“大眠”使人過目不忘的經典角色 “再見,吾愛”明顯差了幾分
Raymond Chandler系列
Killer in the Rain雨中殺手......半成形的冷硬派硬漢偵探
Trouble is My Business 找麻煩是我的職業......冷硬派馬羅的正式出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