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Dust 星塵......2......在此能見到事情的經過與若干結局
看完星塵第一章,我發現想要成為作大事之人,常有個先決條件是……父母一定要在唯一一次mate就懷孕,一堆主角都這樣生下來的,否則只能乖乖當小配角,唉,我們都無望了。
“星塵”和Paul Auster 保羅・奧斯特的“月宮”都是“mate*1”的代表(“月宮”還子孫共2次),Victor Hugo 雨果的“悲慘世界”好歹也是“一個快樂的夏天”,一次受孕的機會真的那麼高嗎?小說裡的一夜情精子根本是無敵嘛!
誰說人類第一次交配不會懷孕的?不過這樣小孩成為主角的機會很大,好像也不錯?
再來看看書名:“Star Dust 星塵”。星塵的意思沒有講的很清楚,我猜應該是星星掉下來的位置的狀態,如果星星掉在精靈世界,還會是本來的人型,但如果進到人類世界,就會形成隕石狀的“星塵” ,好,還是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這個作題目……故意用人類視角看精靈世界?
第一次看到書名“Star Dust”嚇了一跳,和艾西莫夫“Star - Like Dust 蒼穹一粟”很像(帝國系列第一本小說,沒什麼特別值得推薦)。
星塵的劇情實在不重要,好看的是文字的“色彩”,本來其實沒什麼的場面,都能被描述地極其華麗,作者建構的4條線:1.烏娜、2. 崔斯坦、3. 暴風堡兄弟、4. 魔法女王,交織沒有亂掉,配上6個月的精靈世界旅程,碰到各種環境與配角,最後回到人類世界的火花,還有尾聲交待後來的敘述,一串精靈世界的側寫。
多線交織的敘事法,輕快的風格,華麗不太超過的文字,是星塵故事如此簡單,卻能成功的地方,這就是藝術技巧厲害之處,許多說故事高手,不見得真的故事比人精彩,只是他們說書的手法,包裝的技巧,能讓賣相好上加好(注意這不叫“虛偽”,表現手段和本質都是能欣賞的),簡單的故事,正是對作者藝術修為最好的考驗。
最後,來看看星塵的中心思想-愛(怎麼一講出來感覺就弱掉了),魔法女王一路追殺星星,在魔法旅館差點得手後,卻再也怎樣都找不到人,因為星星把心給了崔斯坦,在星塵裡很有趣的,把“愛”具體化成“心” ,而莉莉姆魔女要靠吃星星的心才能回復年輕,代表的隱喻不就是有愛才有年輕?(而且還能用“吃”的,這就是具體化呀)
奇幻故事就是這些虛虛實實的地方能大作文章,暗藏隱喻,奇幻只是騙小孩的床邊故事?太小看它了,同樣的,如果寫奇幻故事的沒有這層體悟(只想騙小孩),那也寫不出什麼好貨來,寫出什麼東西,取決於作者肚子裡有什麼東西,而看似隨手寫來的小品,往往能不經意反映真實。
蓋曼還真XX的了不起,“America Gods 美國眾神”快快出版吧。
"星塵傳奇"電影
Neil Gaiman系列
"煙與鏡"短篇小說集
Smoke and Mirrors煙與鏡......1......兒童不宜
Smoke and Mirrors煙與鏡......2......不宜兒童
Smoke and Mirrors煙與鏡......3......多重心機
"第十四道門"小說
Coraline第十四道門 劇情......小女孩大戰妖怪 邪不勝正
Coraline第十四道門 感想......心機小女孩大戰倒楣老妖怪
"星塵"小說
Star Dust星塵......1......在此我們得知作者的一些逸事與故事的前因
Star Dust星塵......2......在此能見到事情的經過與若干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