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篇 電影心得......179......世界大戰 劇情 + 感想一
電影“世界大戰”是小說年代之後的100多年,小說的年代沒抗生素(不知道病毒),醫學落後,細菌疾病等於天譴,也就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所以安排火星人不敵自然力量,來教育讀者千萬不要太自大。
威爾斯的想像力,現在已經成真不少:“死光槍”就是雷射,雖然還沒開發出來實戰,不過已有不少運用;“毒氣”和“金屬攻擊機械”,後者白話就是“坦克”,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成為武器發展史重要的里程碑,這些自然給當年的讀者很大的衝擊。
所以威爾斯那年代,“世界大戰”這樣寫當然很好很厲害,時至21世紀,雖然科技層面早已過時,但背後的意義仍然不退流行,所以它成了科幻經典,要改編除非把時代保留,否則應該是取其義,剩下完全套入現代的框架,畢竟那些科技都至少領先小說幾十年,2005年拍電影出現的外星人科技,少說也得2030年才能見到,至於結尾更是要重新想一個,建立於現代人認知上的恐懼。
結尾外星人被地球的細菌KO淘汰,這在20世紀初的原作,當然是很大的思想啟發,因為20世紀初人類對微生物沒什麼法度,結果100多年後不思長進的史匹伯,根本不懂這個安排的內涵就依樣照用;結尾的內涵並不是細菌很威,而是人類平時無能為力,“看不見”的細菌,竟然主宰決定了人類的命運,換到現在,就要找個類似效果的東西,人類“目前沒有能力處理的恐懼”來消滅外星人,像地震之類的,才會有類似的震撼力,否則就像這樣,淪為人見人幹的笑柄。
至此就不難理解為何要對“世界大戰”開幹了,史匹伯完全可以找別的災難,反正重點是要表達他的親子關係,何必安排什麼狗屁不通的外星人?還講的很明白,它們埋伏在地底百萬年,要進攻是不會先調查過星球生態?還有愚蠢到智障的探測器(很像“無底洞”),有防護罩那麼先進的科技,怎麼可能探測器是眼見才算?現代碰到地震都有生命探測器了。
劇本方面,父子洋基紅襪的小爭執,再度廉價消費了紐約與波士頓,女兒從頭尖叫到尾,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有達柯妲.芬寧這種10歲演戲天才,又不是“納尼亞傳奇”那幾個廢材,結果只把她拿來驚聲尖叫?像兒子腦衝血這種人,不是不能腦衝血,碰到這種狀況的確很多人會腦衝血,但通常都沒好下場,換句話說,失去理智做蠢事就是該死,結果最後莫名其妙再度出現,囧。
電影心得......204.....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 感想二
“世界大戰”也不是一無是處,它有極佳的攝影運鏡(雖然是後製輔助下),開場父子兩人在後院丟球,畫面一拉遠發現旁邊就是高架橋,一個畫面就解釋完這個家庭不佳的社經狀況;公路逃難車上父子對話,先是車外鏡頭拉進車內,講完話再拉出車外,照出狀況悽慘的公路,這2個運鏡都是大師級手筆,除此之外嘛……
另外,笑笑湯沒什麼笑,賣帥不賣笑,本身也是一大優點(無誤)。
同樣是科幻經典改編電影,“世界大戰”因為結尾原封不動而毀滅,“我是傳奇”因為亂改結尾符合意識形態而毀滅,可見改編的困難。
4星評鑑法 “世界大戰”給予1星 50分
“世界大戰”在1930年代被美國改為廣播劇,沒想到播出時太逼真,大家以為真的火星人入侵,世界末日來臨,竟然爭相走上街頭逃難,也許“世界大戰”是史上影響最多人生活的科幻小說吧。
Steven Spielberg 系列
電影心得......179......世界大戰 劇情 + 感想一
電影心得......250.....搶救雷恩大兵......戰爭小確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