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最令人驚奇的是,就算拿蔡明亮電影的標準來看,它都算得上“超級無聊”
比起劇情片“青少年哪吒”,歌舞片“洞”,半部劇情片“愛情萬歲”(“半部”來自陳昭榮 XD 陳昭榮走了之後,蔡明亮就再也沒有劇情了),這些無聊就算了,連“黑眼圈”和“你那邊幾點”這種主題不明的無聊電影,“不散”硬是更無聊了一級,這來自它單一的故事線,以及單一的場景和鏡頭
簡單來講(蔡明亮的劇情都可以“簡單來講” 但都沒“不散”這麼簡單),“不散”是說一間放完“龍門客棧”就關門大吉的電影院,關門前發生的事,是的,整部電影只有電影院一個場景,對話不到100個字,角色很多人,但似乎都沒什麼要緊,而蔡明亮一向為人稱道的攝影,構圖,“不散”絕對是他電影最差勁的一部,為什麼呢?
蔡明亮從揚名立萬的“愛情萬歲”起,就瘋狂愛用長時間鏡頭,但一個鏡頭不剪接,並不代表沒有“動”,鏡頭是可以移動的(看看“人類之子”和“衝出寧靜號”的長時間鏡頭,動的可大可美了),人物也是可以走動的,重點是,構圖是有美感的,而且他每部電影都不太一樣,“愛情萬歲”比較本格派用法,“洞”則是鏡頭動人不動,製造構圖美感,“你那邊幾點”是鏡頭不動,但人進人出,製造構圖的改變,相比之下 “不散”才真的是植物人鏡頭,不但動也不動,構圖又平凡
那麼那些遊魂似出出入入的角色們呢? 拜託,那些都是蔡明亮的老梗了,什麼鬼,什麼日本人,都是亂搞亂拍的啦,你以為蔡明亮真的那麼多算計?那些不過是把老梗拿來展示一次而已,沒什麼真正的創見
“不散”唯有一個賣點,一個先天優勢,也就是這個先天賣點,扭轉創造了整部電影的價值,那就是“龍門客棧”與苗天和石雋,配上快倒閉關門的電影院,營造出風華不再的老兵凋零意像
“龍門客棧”當年是當紅大賣的武俠片,也是早期台灣難得在歐洲得獎的電影(坎城影展的技術獎),風光一時自然不在話下,苗天和石雋都是當中的演員,2個人老了,台灣電影也不行了,票房低到悲慘,造成電影院倒閉,而讓2個老頭在快倒閉的電影院裡,看著自己當年當紅時主演的電影,這實在是蔡明亮超級惡搞的惡趣味,天時(悲慘的大環境),地利(真的要關門的劇院),人和(苗天與石雋),3者完美的組合,成就這部無聊到了頂點,爛透了的大爛片“不散”,要無聊就無聊到底,老子連鏡頭都不設計,不移動,不美感了,爛到底嘛
就算是公認無聊的蔡明亮電影,也沒有一部超過“不散”的無聊和“爛”,但光憑一組天時地利人和,完全不理其他元素,“不散”竟然靠著這種惡趣味,就獲得驚人的好評,這完全是消費“剩餘價值”的大勝利 ,事實上,這麼好運也只能用一次,因為最後的剩餘價值都被他一次用光了
別忘了,蔡明亮連糟透的大環境都一起消費進去了,拍完“不散”,蔡明亮從台灣電影的大環境裡再也搾不出東西來,於是他拍了“天邊一朵雲”,是他唯一破千萬台幣的電影,又創造了一次歷史和大環境,只能說,蔡明亮真的是神級的導演,猜他沒創意死定了,他又推新的嚇死你
可是“不散”這個步數是很可疑的,因為它的價值來自概念,而這個概念,絕對不可能以前沒被想到過,事實上,要拍也不是什麼難事,這個概念的表達並不需要多高深的藝術創見,但一直沒人拍出來造成轟動,只有蔡明亮真的碰上這組天時地利人和,就真的給它拍了出來(好吧,這裡真正高明的是“人和”,在請到老演員去看自己當年的作品),還嚴重缺乏他以前其他的優點,走到型式的極端,這……
講難聽一點,就像在馬路上尿尿,沒人做過,平時也沒人會做,但是人人其實都可以做,有一天,終於有個人脫褲子在馬路上尿尿了,然後大受好評,這樣算什麼?(好吧 超級爛的例子)
以蔡明亮開發新電影語言的藝術價值來看,從“青少年哪吒”開始,部部上升,到“洞”達到頂點,“你那邊幾點”走下坡,“不散”則是蔡明亮的最低潮(撿到的巧合好運),“黑眼圈”小小回升,"臉"再高一點,至於之後是又跌回去“不散”,還是再一次升到“洞” ,就是值得關心的問題了,雖然我覺得不樂觀,但他是神,所以……(那部舞台劇 看起來很不樂觀 愈走愈極端)
4星評鑑法 不能更無聊的極端偏鋒惡搞cult電影,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個想法,只有蔡明亮有種真的拍出來,“不散”給予3星 80分
在近3年“海角七號”帶動的台片復興之前,“天邊一朵雲”坐了一段不短時間的票房王寶座……
蔡明亮系列
蔡明亮黑眼圈的感想......上 master 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