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秋香》,找到信念與希望
「幸福的家庭皆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電影名叫《秋香》,秋香是一個人的名字。她是誰,能讓台灣本土紀錄片的票房冠軍吳乙峰導演,特別拍了一部以她為名的電影?她是一個母親,一名小兒痲痹患者,與一位遠赴異鄉,創辦殘障照護團體的勇者。要描述圍繞在她身邊,發生於多個國家,牽涉許多愛與淚的精彩故事,我的文筆不夠好,加上文字的震撼力畢竟不如影像,只能請各位上電影院自行體會。
莎士比亞有部以主角為名的作品叫「哈姆雷特」,以一段丹麥王子的復仇故事,帶出人生的眾多面相;托爾斯泰也有本以主角為名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以一位俄羅斯貴族女性的愛恨情仇,側寫俄羅斯的國族精神與靈魂。以小見大的手法,讓這些作品,雖然只描述了整體的一小角,卻能讓你一窺背後的全貌。那麼,以主角《秋香》為名的紀錄片,導演想說的故事又是什麼?
《秋香》裡頭出現的人物,許多身有殘疾、經濟不佳、長相不美、還心有不甘(假如你不能走路,旁邊卻人人健步如飛,你也會心有不甘的),這些人正是所謂的「 弱勢 」。你也許自認是條魯蛇,每個月做的要死要活只領22K,想出國玩錢都不夠,然而,請想想以下的問題:
「 你每天使用電腦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會上網看到這篇文章? 」
我想大部份讀者的答案不外乎「休閒」,至少,你的頭腦與手指正常,打字毫無困難,並且工作之餘,還有閒規劃自己的娛樂消遣(至少是小 確 幸)。是的,你很「正常」,我也是正常人,所以你可能和我一樣,看到片中人拼死拼活(他們打字可沒你我這麼方便), 為了養活自己而學習文書軟體(發廢文不是天賦人權嗎?) ,只求能找到一份薪資微薄的工作(「基本薪資」不是他們的問題),減輕父母的辛勞(你要用看的才能體會我的意思)時,也會覺得心頭被觸動了什麼,才恍然大悟,自己有多幸福。
這並不是叫大家「知足長樂,貪多則憂」,恰恰相反,我認為社會上每個人,假如都能顧好自己,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那麼整個社會必能更好,如此一來,這個社會就有更多餘力,去關懷那些需要照顧的人,想想一個道理:現代不良於行的人,只要有交通工具,移動範圍和速度都遠勝古代的長跑冠軍,而交通工具的發明,開始時目的並不是給不良於行之人使用的。
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即使先天沒有雙腳的人,如今也能毫無障礙的長距離移動,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在心靈上又進步了多少?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強勢與弱勢,永遠不是絕對的二分法,而是相對的光譜,假使每個人都能互能體諒,彼此在對方需要時提供幫助,很多社會問題也將不再存在,大家可以一起過得更好。
要幫助弱勢,有意願是第一步,然而光有意願是不夠的,只有認識弱勢(不用很深入,但至少要「略懂」),才能知道弱勢的問題所在。可是要如何才能「略懂」弱勢,進而理解他們的問題,以有效提供他們需求的協助?我想,不用很久時間,花上95分鐘,就足以給你一個好的開始。
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你能領悟人生的道理,看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你能體會俄羅斯民族的靈魂,看吳乙峰的《秋香》,你能找到一份信念與希望,也許,還有愛。
To watch or not to watch, that is not a question.
正式感想:
本文同步刊登於秋香官方部落格
留言列表